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3D打印进军太空界!卫星也可以打印出来
2022-12-05 10:01:00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曹佳音 杨甜子  
1
听新闻

无所不能的3D打印,已经进入了太空领域,就连卫星都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12月3日,第二届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前沿国际会议在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2位学术大咖进行了顶级学术对话和互通互鉴,为大家展示了3D打印领域的众多“新技术”和“黑科技”。

3D打印的卫星到底长啥样?记者在现场看到,被“打印”出来的卫星外观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但内里“大有乾坤”。 “天上的东西叫‘克克黄金’,每减重一公斤,可能就是很多费用的增加和减少。”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婷婷介绍了3D打印卫星的优势, “卫星越轻,它带的载荷就越多,比如带摄像机上去,带机动上去,带一些功能上去,它能勘察地球、能通信。在这种背景下,3D打印拓扑结构、晶格结构和轻量化结构,就特别有利于上天的轻量化设计,使它的功能密度更高。”

刘婷婷告诉记者,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国际首台多机械协同整体增材制造装备,颠覆了过去微纳卫星“分离制造、装配集成”的制造模式,可3D打印出一体化制造的微纳卫星,使其体积减少30%以上,功能密度提升30%以上。“原来的卫星结构占比大约15%到20%、25%,未来我们希望可以降到10%以下,甚至更低。”目前,南理工微纳卫星与整体制造实验室已经发射了多颗3D打印的微纳卫星。

据悉,本次会议由南京理工大学发起创立。会议现场,学术大咖们联袂演讲,中外学术思想激烈碰撞。中国航天科技总工程师王国庆院士,向大家展示了3D打印技术在我国火箭、卫星、探月、探火等航天领域的创新应用。

会议现场还讨论了3D打印的拓扑优化轻量化结构设计、极端轻量化结构设计、生物组织和器官3D打印技术等前沿学术话题。大会旨在构建一个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助力中外顶级学者的学术对话和互通互鉴,以凝聚全球的智慧和力量,引领增材制造的创新和发展。

记者了解到,南京理工大学在3D打印领域的人才培养上,采用“引进+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南理工先后引进多名青年教授,并从无到有建立了增材制造模拟研究方向;自主培养了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近10名,已发展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增材制造创新研究团队,在3D打印小卫星、智能化增材制造平台等方面成为国际领先的研究团队。

标签:3D打印;卫星;黑科技
责编:颜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