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近三成
2021-11-03 13:2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甜  
1
听新闻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发布《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报告指出,长三角抢抓数字经济变革时间窗口,2020年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占区域GDP比重约为44%,占全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约为28%,其中数字产业化占比达26%,产业数字化占比达74%。

围绕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长三角各地前瞻布局、高位规划,共谋共建这条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而随着长三角各地全面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一个令人期待的“数字长三角”正向我们走来。

数字新基建,协同建设超前部署

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必须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分类有序推进和重点突破,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可以率先突破。”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此前提出。落实到数字长三角上来,则是要先协同做好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副主任、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史晋川建议,应大力推进长三角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长三角区域的5G网络协同布局,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应用,统筹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建设。

如今,学者们的建议,已化作长三角的实践。最新数据显示,三省一市累计建成5G基站22.1万个,占全国总量的26.9%,超过全国总量四分之一。

在5G网络建设方面,无锡是全国第一个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的地级市,明确精品网络建设、产业基地构建、行业融合应用“三步走”,力争将无锡打造成为国内5G产业发展的品牌核心区,加快筑成5G产业发展高地。

同时,长三角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改造加快提升,已基本完成网络设施下一代互联网(IPv6)改造。如杭州建成启用国内首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南京江北新区落户IPv6根服务器。

数字化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各有千秋,才能互补发展。上海是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积极引领者,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江苏作为制造大省,制造业融合型的数字经济发展较为突出;浙江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齐头并进;安徽以软件产业为突破口,已经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南京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信息制造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南京主导产业,拥有新型显示、信息通讯设备、物联网领域三个“千亿级产业”。

今年3月,发轫于宁波的蓝卓supOS国家级双跨互联网平台,正式入驻苏州。蓝卓创始人褚健对此充满了期待,我们的目标是整合当地的服务商及生态资源,立足苏州,辐射长三角,更好地服务于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及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持续推进,苏州制造业已迎来一波新的飞跃。而蓝卓supOS落户苏州,将成为推动苏州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柱力量。

数字化治理,惠及民生融通共享

长三角聚焦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拓展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成为数字化治理规则和实践的标杆地区。

早在两年前,长三角地区就通过政务服务数据跨区域融通共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根据最新《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长三角主要城市在线办理和在线服务能力均位于全国前列。

长三角城市纷纷建设城市大脑,逐步探索打通跨城市、跨区域的城市大脑数据,实现场景融合,形成区域城市大脑集群。苏州继杭州建设城市大脑后,2017年与阿里巴巴签订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用数据思维重塑城市管理新模式。如今在苏州,城市大脑可以凭借城市交通历史数据,预判某个区域未来10分钟至1小时的交通态势,帮助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和疏导措施。

另外,无锡、南京、芜湖等地近年也陆续启动了城市大脑的相关部署和建设,积极推进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智能社区等项目建设。

随着城市大脑在长三角“遍地开花”,人们不禁联想,未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城市大脑能否实现“共享共用”?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表示:“长三角一体化正好给出了一道城市之间怎么真正实现互融互通共享共建的命题,我觉得城市大脑是其中一个解答。”

标签:长三角;数字经济
责编:颜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