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黄海 车红兵)早在100多年前,这里便是一片兴业的热土,1901年,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创立了通海垦牧公司,在此筑堤围垦。1904年起,公司兴建市镇,取“沧海复桑田”之意,定名海复镇。1942年2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粟裕师长率部驻海复,师部设在垦牧公司,这里又成为“红色摇篮”……
斗转星移,海复人民秉承先贤张謇筑堤挡浪、围垦植棉的拓荒精神,砥砺奋进,不断奏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蝶变曲”。海复镇党委书记张丹表示: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强镇”发展定位,努力打造“垦牧故里新样板,沿海城镇新示范,对接上海新高地”, 谱写“强富美高”新海复的崭新篇章。
追寻足迹 激扬奋斗精神
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三进两场心”的建筑风格、粟裕将军的半身铜像和甬道上的苔痕、庭院中的树影……这里就是苏北抗大九分校旧址。
四合院位于海复镇东南中学的校园内,出自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之手,已历经92个春秋。1942年春天,这里成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粟裕亲自担任校长。眼前,是闪耀的党徽和党旗;耳边,是深情的致礼与宣誓……
“抗大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海复镇党委书记张丹认为,立足新发展阶段,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近年来,海复人民弘扬开拓创新争先奋进的新时代海复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张丹介绍,近年来,海复镇牢牢盯住重特大项目,发扬抗大精神,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比较优势,以镇区为中心,构筑集镇的综合服务及商贸居发展片区;以靠近长泰海滨城的滨海、四堤村落为副中心,构筑滨海新城区。同时打造“垦牧故土、渔家风情、抗大文化”文化品牌,探索“园区+景区”新模式,让村庄景区化、园区观光化,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东南中学红色教育基地、农事体验、林果采摘等特色景点串珠成链,将市民引入田园,为农民创造福祉。
海复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引擎,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动力与活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顺辉电子激光水平仪、盈轩堂家具制造、南通茂顺船舶配件等22个亿元产业项目成功落地,金腾新型蜂窝结构节能环保材料项目、阿刻忒水产品深加工生产线项目、铂莱德节能静音系统门窗项目等18个亿元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复建垦牧公司 加速建设新型城镇
今年3月,通海垦牧公司复建项目开始招投标,通海垦牧公司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农业股份制公司,开创了我国股份制农业先河,它的复建引发国内外注目。据了解,复建项目位于汇吕公路东侧,通海界河北侧,总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
海复镇地处启东主城区汇龙与副中心吕四港镇中间位置,又毗邻启东市江海产业园,按照“旅游+”发展路径,深挖“垦牧故土、渔家风情、抗大精神”等特色文化,张丹说,我们专门组建了海复镇张謇垦牧文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镇域总体围绕“乡村振兴,文旅结合”进行产业布局,突出生态文化健康特色,绘就西生态、中文化、东休闲发展蓝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高起点规划,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海复镇以启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5》等规划为依据,加快编制镇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整体推进村庄改造、产业发展、农田水利、生态保护等建设。充分挖掘镇域自然环境、历史民俗特点,编制居住区、工业综合体、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与此同时,海复镇加快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集体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固定新建区域、安置区域和拆旧复垦区域。制定出台农民弃宅进镇政策,深入推动增减挂钩工作,整理土地面积确保满足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需求,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精准蓝图。
通海垦牧公司复建项目进展顺利,以打造“优秀企业家重要培训基地,海复农文旅重点参观节点,新型城镇化重心坐标建筑”为目标,盐垦博物馆和通海垦牧公司复建方案正在与启晟集团进行对接。已与启东市城投公司签订原棉厂回购结算协议,对原棉厂内建筑及附属设施进行残值清点评估,已进入棉厂拆除阶段。
海复新型城镇建设持续推进。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宁启铁路安置区工程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总投资2000万元的镇综合文化中心投入使用,海复幼儿园等3座幼儿园建成投用。与此同时,加快启动安置区、工业综合体等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选址地块的征地拆迁工作,东北三厂及周边地块,宿舍区230户拆迁完成95%以上,周边农户50户拆迁完成60%以上。铁路安置房南区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已完成拆迁户交房,丹桂花苑安置房完成基础施工。8万平方米商业及住宅建设,正在推进劳动力安置。
打造一村一品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端午小长假,海复镇滨海村渔家乐内,来自上海的游客依然一波接着一波,采摘、垂钓等项目受到热捧,独栋、高品质的乡村民宿更是需要提前一周甚至半个月才能订到。“来了之后感觉心里蛮开心的,这里水好、环境好、农副产品好!”上海游客说。
滨海村紧靠黄海,过去当地老百姓守着好资源过着苦日子。2017年起,海复镇把“治污攻坚”与宅院整治、垃圾处置、污水治理、沟河保洁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村容村貌大整治。焕然一新的面貌立刻引来了上海客商,在当地投资发展渔家乐项目,带动部分村民发展旅游产业,滨海村接待游客4万人次,旅游收入2000万元,也解决了300多位村民的农副产品出路问题,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
滨海村只是海复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海复镇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紧贴“规划引领、产业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整体联动”基本原则,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坚持产业兴镇、产业强农、产业惠民。
今年2月,南通市公布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名单,均里村入围示范村培育名单。搬场村入围先进村培育名单。均里村依托650亩优质食味水稻产业,新筹建稻米加工生产线,提高产品附加值,生产高端品牌大米销售,依托原有渤大基地,联合启东市永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合作打造集大棚蔬菜、瓜果种植、观光采摘、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旅基地。
搬场村依托农业申遗项目,筹建稻米加工生产线,借申遗品牌进行大米销售,与启晟集团合作,投资2000万元集中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旅线路,涵盖非遗文化体验园、农业博物馆、高标准民宿、农业休闲采摘等,有效激发了全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了农村提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沿苏221线、王海公路前行,依托一村一品,5年来,海复镇高度聚焦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壮大,一幅农业发展蓝图正在变为现实。五年来完成项目农业投入1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3万亩,流转土地近3.5万亩,其中全托管管理2.2万亩。总投资2200万元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建成,引进投资超千万元规模农业项目4个;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500亩的玫瑰葡萄项目完成全部种植;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新型合作农场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