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地应用到天气的预报中。在它们的帮助下,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对天气趋势科学研判的“智慧含量”也不断提高。接下来,记者带大家一起去宿迁气象第一线,了解宿迁“智慧气象”的发展故事。
人工设备逐渐被新技术代替
3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双塔公园附近的宿迁气象观测站,一进站就看到一大堆奇形怪状的自动监测仪器。宿迁气象观测站气象观测员多蓝告诉记者,这些仪器包括能见度检测仪、大气电场仪、风速观测仪等。多蓝说“:这些数据每分钟都会发送至电脑终端,通过分析它们传回的数据资料,我们就能清楚掌握高明区近段时间以来的天气变化情况。”
记者了解到,多蓝是内蒙古人,她从事气象工作已经12年了。多蓝说:“因为我母亲就是气象人,我从小就喜欢气象知识,大学学的专业就是大气探测专业。”记者在多蓝的办公桌前看到,电脑上显示着收集传输回来的各种天气数据,并转化成了电脑屏幕上雷达图像上的点。多蓝说:“当雷达探测范围内有云层的时候,图上就会显示出有颜色的雷达回波,不同的颜色,代表了反射率的强度,强度值越大,出现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就越高,这时,我们就会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提前向市民发出气象预警。”多蓝告诉记者,宿迁气象事业加速发展,观测手段不断丰富,人工设备逐渐被新技术代替,如今,雷达、卫星代替了人眼,使观测结果更客观、更准确、更连续。
现如今,宿迁气象系统人才队伍越来越专业化,像多蓝这样大学专业学气象的人还有很多。宿迁全市气象系统共有在职职工71人,本科学历以上人员66人,占93%,研究生学历人员16人,占23%,取得高工资格人员10人,占14.1%。2人入选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入选江苏省青年新秀,3人入选宿迁市“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4支人影作业队一年增雨16次
伴随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科学技术,近年来,宿迁气象通过一些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来干预自然天气。它是目前一项减轻气象灾害非常有效的方法。宿迁市气象局局长葛余同告诉记者,以前的气象只是在“问天”,而现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让雨多下,或者是通过人工消雨让雨“憋着不下”。
据了解,人工增雨就是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撒播的方法有飞机、火箭在云中撒播、高射炮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这是最常见人工影响天气的试验。葛余同说:“目前宿迁市共有市级、泗洪、泗阳、沭阳4支人影作业队伍。每支队伍有火箭发射架1部,作业车辆1台。相关作业人员均经过省局人影安全技术培训。2019年,宿迁市气象局以増雨抗旱和缓解空气污染为目的,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6次。”
雨雪风暴、冷暖凉热,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长久以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近年来,宿迁的气象也在无微不至地为人民服务着。据了解,宿迁市气象局2019年度全年观测业务质量全省第一,智能网格预报质量全省第二,短时预报技巧全省第一,预警信号发布准确率全省第一,城镇预报传输及时率、雷达业务可用性100%。(记者 王艳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