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天上无人机田间传感器 科学春耕有利器
2020-04-22 14:20: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3月是小麦除草、施药、施肥关键期,由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科研团队研制的精准对行除草施肥机,依托北斗卫星大数据,通过远程网络技术服务平台完成施药、施肥,精准解决田间管理难题。

记者注意到,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防控疫情和春耕备耕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两大主题。江苏高校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从大院士到青年学子,为春耕备耕提供科学、精准的指导和服务。

“农场养的蛋鸡接连死亡,拜请专家帮助诊断!”“别急,请告知死亡时间、主要症状、饲养状态等具体细节。”“我们初步诊断为笼养鸡猝死,建议减少饲料量,调节钙磷比例,增加维生素。”“好的,谢谢专家!”连日来,江苏盐城一蛋鸡养殖户与扬州大学兽医专家微信上图文不断往来,蛋鸡的状态也出现了好转。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刘秀梵带领科研团队,通过电话、微信等通信工具详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蛋鸡综合试验站的雏鸡孵化、苗鸡和鸡蛋销售情况及蛋鸡疫病防控效果,为近80家企业和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专家不下田,苗情谁来判?“你看,点到兴化市,然后拉大,拖动一下就可以精确定位到田块,通过这款小程序能看到每一个田块的小麦苗情。”兴化市农技推广中心副站长陈春生在手机上演示的,是由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设计的“江苏稻麦生产智慧服务”小程序,该程序包含了今年2、3月份全省所有县市的小麦苗情数据及管理措施建议,疫情期间,农技人员足不出户,拿出手机轻轻一点,就能获知全省苗情。

据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副院长田永超教授介绍,这款智能小程序是基于团队最新绘制的2、3月份江苏全省小麦苗情遥感监测图,数据来自于架设在田间的“天眼地网”。所谓的“天眼地网”,就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田间物联网传感器等遍布于天上和田间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传输、获取数据,对苗情生长状况、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等11个技术指标进行采集上传、汇总分析,最终实时汇集成一张图,用“一张图”为田间生产送上第一手的信息参考。

“以往1个农技人员1天最多跑两三个县的田块。”陈春生说,“拿到的数据都是单个点上的,费时费力、还有偶然性,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苗情图,对全省各个区域的苗情进行了智能化的分类分级,系统、精确,一目了然。”

“疫情背景下,科技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田永超说,南京农业大学智慧麦作技术正通过信息获取的规模化、苗情诊断的精确化、农艺措施实施的智能化,来实现小麦生产全程管理的智慧化,也就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田间物联网设备共同架设“天眼地网”,实时获取苗情数据,变原先的“拍脑袋”“凭经验”为如今的手握“明白纸”、分类“开处方”,通过精确化、差异化的田间指导方案,实现更为均衡的大面积丰产增效。

从线下到线上,还活跃着很多青年农业学子的身影。扬州大学党员博硕士生团队主动加入到各自家乡所在的春耕生产中,开展实地调研、解疑答惑、技术帮扶等。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博士生丁永刚和同学们在郭文善和朱新开教授的指导下,先后制作发布了《小麦纹枯病的识别与防治》《因苗适时施好小麦拔节肥》等多个“微课”指导资料,无偿提供给农技人员、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大户下载学习使用。

“对农科学子而言,青春就该接地气,课堂该设在田头。只有‘走出去’,真正体验广阔农村,服务广大农民,用自己的所学、所能让农民增收、助农民致富,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成果。”扬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说。记者 王 拓

标签:
责编:张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