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自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开展以来,海安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根本保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依托,以群众自治为社会基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精心打造“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助力“援法议事”取得实效。
编好“说明书”,助力村(居)履职法律依据明确
海安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党总支部把方向,基层党员齐发力,带动群众同发展,努力将村各项事业向前推进。
抓好党员干部“领头雁”。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海安街道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创建“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新模式,依法治村、德治熏陶、扶持自治,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宣传善行义举、成立小区党支部、物业党支部,积极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激情,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打造社会治理“重头戏”。充分发挥网格长、网格员的作用,在党总支的领导下,深入基层一线,摸排社情民意、开展普法宣传、协调邻里纠纷、化解家庭矛盾。对网格员反馈的存在问题、民生需求,创建点单、接单、派单、圆单、评单“五单工作法”,确保群众诉求能得到妥善处理。
做实党群互动“大文章”。建设村(居)党群联系的新平台,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基层治理党群事务的“中央处理器”;各村(居)因地制宜,通过挖掘本地资源,实现载体创新,形成“一村(居)一品”。
梳理“一清单”, 助力村(居)民约、公约蔚然成风
坚持道德感召与法治教化两手抓,既发挥道德模范示范作用,让群众主动向圆心靠拢,同时加强普法宣传,提升村民法治意识,约束村民不偏离圆心。
以道德榜样感召民风。每季度挑选道德楷模,弘扬正能量,引导群众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每年年底举行“一路有你”表彰大会,对基层治理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党员、网格员、村民代表、企业家进行表彰,形成示范效应。
以法治文化淳朴民风。邀请“百姓名嘴”,举办各种讲座,讲时事政治、方针政策、法治故事;打造法润民生群,普及法律知识、发布法治资讯、探讨法律问题;组建民间宣传队,创作快板、小品、舞蹈等法治文化作品义务向村民表演,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村民的精神追求。
以志愿服务引导民风。成立普法志愿队,根据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普法宣传、法律服务。每年“4.8”司法日和“12.4”宪法日,组织普法志愿者开展法治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法律知识竞答;年关岁底,农民工返乡,志愿者均及时上门了解有无欠薪现象,向务工人员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引导务工人员通过合理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
建好“议事堂”, 助力村(居)决策科学民主合法
抓好基层治理主动脉,总结基层治理得失,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制度,形成依法治村成熟经验,把海安街道依法治理推向新高度,共同绘制海安街道的美好明天。
党员代表把好“监督关”。村里的各项事务严格执行“四议四公开”制度,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协商,在每月的党员代表大会上通报,让权利运行在阳光下,最大限度尊重民意,保障村居民的民主权益。及时公示决策结果,村民对村两委会的决策有疑义的都可以向村监委会或上级相关部门反映,及时交流,确保每个村民都能充分理解接受。
法律顾问把好“审核关”。践行依法治村理念,就要保证村里的重大决策有法律依据。在加强两委会班子成员法律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在村里的民主决策、矛盾化解、房屋征收、土地征用等问题上,主动与法律顾问对接,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偏离法律轨道。
群众议事把好“协商关”。建立“援法议事”协商议事平台,收集村居民遇到的急事、难事、揪心事,借助平台有效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道路交通、河道整治、污染治理、健身养老等问题,让老百姓的困难有人管、能解决;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参加座谈会,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协商,只谈问题不谈成绩、只谈方法不谈困难,共同协商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李慧 唐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