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初冬时节,走进全国文明村——江苏省启东市惠萍镇东兴镇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一片片漂亮的墙面彩绘新颖别致、一条条整洁的道路纵横交错、一片片广阔的田野与碧天相连……一幅乡风文明之景徐徐展开。
东兴镇村的美景美色就是惠萍镇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惠萍镇坚持以“建设魅力东郊、打造实力惠萍”为目标,不断强化“党建固基、乡风润魂”的文明乡风创建理念,塑绿水青山之“形”,铸乡村文明之“魂”,进一步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擦亮乡风文明“底色”,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擦亮品牌,打造精神文明“坚实堡垒”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为抓手,创新“红色品牌+红色文化”的文明乡风建设模式。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回顾惠萍革命史。深度挖掘朱惠萍烈士的史料,形成《惠萍人民永远怀念您》一书。利用镇村史馆、朱惠萍烈士纪念碑、沈轶公故居等,组织“青年名嘴”讲好本土故事,录制推出“村史馆里讲党史”系列微视频。按照“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理念,搭建辐射全镇的文明乡风宣传枢纽,结合广播、网格微信群、道德讲堂等,打造“文明新风进万家”的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网”。通过“支部搭台、村民唱戏”的方式,先后在各村开展“永远跟党走”文化惠民等活动,让文艺活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赋能增效”。
选树志愿模范,创立文明乡风“道德标杆”
文明“精气神”厚植于人民群众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时代新风,是开展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的题中之义。通过选树模范典型、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志愿服务,按下乡风文明建设“快进键”。教育引导群众参与道德楷模和先进事迹评选,多种形式拓展“文明家庭”“惠萍好人”等活动的榜样效应,近年来涌现出“全国劳模”赵晓勋、“全国最美渔技人”薛卫生等先进典型。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举办“道德讲堂”、打造“善行义举榜”,将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以接地气的方式吹入惠萍人的心中。利用村红白理事会,以接地气的巧劲,倡导孝老爱亲、厚养薄葬,化邻里矛盾于无形,消陈规陋习于无声,让文明之风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浸润心田。
汇聚文明合力,形成多元共治“联动中枢”
压紧压实“包片包干、定岗定人”责任制,激发“小网格”动能,形成部门联动、多元共治的“中枢”架构。以打造示范点为引领,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打好环境整治的“组合拳”。合理配备垃圾桶、分类垃圾箱、小型垃圾清运车等工具,建成15座分类垃圾亭、10个村级垃圾房等基础设施,垃圾收集实现“全天候保洁、机械化清理、广覆盖巡查”。着力构建文明新风“大本营”,打造全域化、全覆盖管控体系,优化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配备,常态化做好三个镇区沿街占道经营、出店经营、违规架设户外广告清理工作,对违章建筑、违规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增强曝光率和震慑力。充分发挥村民公序良俗、村规民约的自治能力,推动法治宣传普及化便民化,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形成齐抓共管、正向引导的管理机制,方便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聚焦基础建设,建强全域文明“支部桥梁”
构建“支部+”长效管理“闭环链”,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内涵”和“颜值”,助力实现硬件、软件双提升。坚持“因地制宜、常态惠民”基本原则,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规划建成镇文体中心、文体活动广场、水生态小游园、镇区停车场及陆家桥菜场便民停车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镇330公里农路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狠抓长江沿线生态保护,完成公和村沿岸长江堤岸环境整治和绿化工程,建成惠萍镇段三条港河两岸紫薇景观带。全面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统筹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农路提档升级,推行农村“厕所革命”,创造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王瑞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