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在江苏开放大学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活动正在进行。来自江心洲街道的两名退休党员鲁维啟、管淑玲,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娓娓道来,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这是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次新尝试——邀请街道“百姓名嘴”进校园进行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形式更多元化。
江心潮涌理论声,互学互鉴有成效
近年来,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主题谋划、宣讲磨课、阵地打造,坚持党建引领,推深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做到有理有据、有情有景、有趣有味。
学院和江心洲街道共同打造社区中的“百姓名嘴”,是江苏开放大学理论宣讲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一次新模式。在培训班中,学院教师精心指导宣讲技巧,辅以文稿打磨和宣讲展示,让“百姓名嘴”们从紧张到熟悉,最终能够在社区和校园里自信地传播党的声音。
江心洲“江言心语”宣讲团成员之一孙兴全在结业仪式上说,“在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的‘打磨抛光’下,我们从紧张到熟悉,现在我们都能在社区里、在校园里向大家讲党课,让我们这些老党员们还能发挥余热,完成一名老党员应尽的义务。”10月16日,江心洲街道“江言心语”宣讲员培训班顺利结业。
理论宣讲接地气,红色资源活起来
近年来,学院不仅注重理论宣讲的深度,更关注其广度和影响力。学院教师为基层街道、社区、企业等开展系列理论宣讲、专题培训近百场,多名教师受聘为基层理论宣讲团成员,共建送讲单位近20家,深度参与基层党员冬训工作,成立“星火”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多名教师在各级各类理论宣讲中获奖,宣讲视频被省委宣传部“理论之光”采用,被“学习强国”平台遴选推送,理论宣讲受众超万人。不仅如此,学院教学比赛成果突出,科研成果丰硕,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获立各类纵向、横向课题超40项。
“故事、案例、朗诵、唱歌等丰富多彩的宣讲技巧被巧妙运用,让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宋点说。学院用音乐为线串联理论宣讲的形式,在日常理论宣讲工作中已经相较成熟。青年教师张丁月《以歌咏史奋斗不止——百年党史中的铿锵回响》的专题党课,以党史为“经”,以音乐作“纬”,生动讲解了音乐背后荡气回肠的党史故事,除此之外,学院教师还尝试通过AI数字人实现理论讲解、创意提问等等,广受街道群众好评。学院推出“菜单式”宣讲专题21项,紧贴热点,力求理论精准、讲授专业、送讲及时。
为进一步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讲得更接地气、更展实效,扩容理论宣讲“蓄水池”,学院教师用足用活南京市内各富含红色文化的场馆,集聚属地红色资源,解锁实境宣讲“新场景”,建设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让听众身体“动”起来、精神“提”起来,打造学院理论宣讲新特色。
品牌建设显成效,党建引领新高度
在品牌化、项目化形式的推动下,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建工作与学院建设发展深度融合。学院立足学校“行走的力量”大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学院“铸融”党建品牌打造计划,推出“行走的思政课”系列精品活动,如“百人百讲”“百馆百物”等,在社区和一站式学生社区中逐渐展露成效;学院标杆院系建设中提出以“一个体系、一个讲师团、一个中心、一张名片、一个大课堂”为内容的“五个一”教学工作法;学院以思政类理论学习社团——新语学社为载体,为学生们提供了理论学习、锻炼宣讲能力的“练兵场”,并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力并举”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获评江苏开放大学“五星学生社团”……22级学生许智康说,新语学社给我们带来了锻炼自我的机会,开展“微宣讲”系列活动,让我们受益良多。
历经多年探索,学院在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上,潜心探索、联动社会大课堂,创新“问题链、资源链、实践链、价值链”四链相扣的模式打造党建育人生态圈,进一步深化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的力量。
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露说,“学院发动‘红色引擎’,搭建平台、培养骨干,形成‘支部书记——党员教师——党团员学生’的一体化宣讲形式,探索党建宣讲互融互促机制,发挥理论宣讲凝心聚力作用,做到有理、有趣、有用。”( 韦庆玲 董迅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