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黄海之滨,海州湾畔,天高云淡。
在连云港盛虹化工新材料项目、盛虹可降解材料项目建设现场,伴随着捶打声、焊接声、切割声与机器轰鸣声,数百名工人们穿梭在林立的钢架间,现场混凝土浇筑、桩基浇筑等工作正紧张有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另一边,在盛虹炼化中央控制室一楼2000多平方米的宽敞大厅里,200多位工作人员正在监控着炼化生产的每个流程和环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足马力进行生产。
随着“百万吨EVA”“百万吨丙烯腈”“百万吨可降解材料”等重点项目的持续推进,盛虹石化已经构建起全球最大的光伏级EVA、全国最大的丙烯腈及MMA产业基地,为国家清洁电力、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保障。
“2月份,我们就进入优化生产阶段,目前我们整体装置在100%负荷下进行优化生产。”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总裁白玮说。今年以来,一个又一个盛虹集团的重点项目在徐圩石化产业基地拔地而起、快速推进,为连云港提升石化产业能级、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提供强力支撑。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石化产业就是连云港工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为连云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徐圩新区目前已形成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石化产业集群,工业经济实现全面爆发式增长。2022年,徐圩新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37亿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2000亿元,向着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稳步迈进。其中,盛虹石化将占“半壁江山”,是当之无愧的“龙头”。
将时间轴前移到去年12月,伴随着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全流程贯通,盛虹炼化项目实现全流程打通并全部产出合格产品。至此,连云港石化产业链多元化的原料格局正式形成。而这种独特的格局也让盛虹当之无愧成为连云港石化产业链主:一方面,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产出的乙烯、丙烯、苯酚等基础化工中间产品可用于生产POE新型光伏膜材料、α-烯烃、丁辛醇等化工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另一方面,该项目实现了80%以上的原料和产品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互供。
龙头昂起,全链勃发。在盛虹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企业依链而生。斯尔邦出产的乙烯可以形成乙醇胺,为卫星超塑性材料提供表面活性剂;瑞恒新材料的丙烷脱氢可以提供液氯给瑞兆科;卫星化学的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可以给瑞恒提供芳烃衍生系列产品;嘉宏可以为德邦兴华提供合成氨、复合肥。
石化产业既是传统产业,更是高新技术产业,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作为连云港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盛虹石化再次发挥“链主”型企业的创新优势,通过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奏响“1+N”格局创新发展的“交响曲”(“1”是依托全球领先的炼化一体化、醇基多联产、丙烷产业链项目打造的世界级、多元化的原料保障平台;“N”则是围绕核心延链形成的绿色产业集群),始终坚持走“创新领航、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加速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布局,致力于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实现单项产品技术领先,而是要以一池‘创新’活水,点亮‘满天星’,把‘科技强牌’打成‘产业王牌’,进而带动行业转型升级。”白玮补充道,“我们上海创新中心的新园区正在加紧建设,总面积超3万平方米,预计2024年可投入使用。建成后,将专注于新材料、新能源、电子材料等先进材料领域产品和高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并与连云港石化基地南北互动、紧密协同。”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盛虹石化的发展蓝图还在不断更新。根据规划,接下来,盛虹石化还将投资超100亿元,组建千人博士团队;同时将继续与国内一线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打造“主导产业+科创平台+创新团队”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助力集团深化战略转型,实现高质量价值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