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区块链:深融场景应用,“链”接智慧未来
2021-06-16 09:11: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蔡姝雯 杨频萍

“十四五”时期,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区块链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5年和10年区块链产业发展目标。

毋庸置疑,区块链将迎来新一波应用落地潮。如何找到区块链真正的应用方向?如何让区块链真正发挥效应、密集落地“链”接未来?江苏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相关专家,正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为什么要发展区块链技术和产业?

——提高数据交互效率,降低信任成本

区块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集成的新型数据库软件。

作为新兴产业,区块链2019年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20年被列入新基建范畴,2021年被列入“十四五”规划成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此次《指导意见》发布,再次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将按下“加速键”。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区块链技术和产业?

“众所周知,区块链有着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多方共识等特性,可满足金融等很多行业对安全性、可追溯性、有效监管的迫切需求。”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普惠三农金融科技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丁晓蔚说。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是区块链目前应用较多的一个场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区块链产业研究院院长卞立平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农业区块链平台,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销售、检测等全环节数据进行采集和上“链”管理,让农产品生产环节及工序更加规范和标准,大大提升了产品追溯可信度。

“其实区块链技术成本并不便宜,可我们为什么还要推动它发展?就是希望通过增加的这些硬件成本,提高行业内不同主体之间数据交互和共享的能力,降低彼此的信任成本,因为信任成本才是最高的成本。”卞立平说,农业区块链平台目前正在向2.0版本迭代升级,目的就是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农产品信用体系,将来可为所有参与进来的农业主体提供信用保障或认证。

“我们相继推出了区块链跨行票据贴现、物联网动产质押、网贷业务可信存证等一系列区块链创新应用。”江苏银行网络金融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网贷合同可信存证场景为例,以往,客户在线申请贷款时,为保证电子合同内容不可篡改,需经过可信机构的认证、签章用印流程等环节,整体流程长;现在,“苏银链”实现了电子合同签约流程及电子证据保全均在链上,存证信息不可篡改,确保交易发生及存证内容真实可信。“这解决了电子合同安全性、合法性问题,提高了电子用印的审批速度,极大节省了客户签订合同的时间。”该负责人说,利用区块链技术,“苏银链”平台致力于解决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银行间、银行与客户间的信任问题。今年,该平台成为江苏省区块链产业发展试点14个示范项目之一,将持续探索“区块链+金融”合作场景,提升金融服务效能、降低金融综合成本、增强互信体系。

如何找到区块链真正的应用方向?

——结合技术属性和人文社会内涵综合考虑

相关部门表示,目前,区块链可供大规模商业推广的应用案例还存在不足。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尚未成熟,还在快速发展演进中;另一方面,区块链的特点决定了其适用特定的场景,需要与应用场景进一步深度融合。因此,急需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点,选择适合应用的领域,带动区块链技术加速成熟,推动技术产品迭代升级,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源泉。

如何找到区块链真正的应用方向?丁晓蔚认为,必须结合区块链的技术属性和人文社会内涵综合考虑。

“为什么区块链首先应用在金融上,因为信任是金融的本质,区块链是构建信任的技术。”他说,如果说互联网传输数据和信息,那么区块链则传输信任、信用和价值。相比互联网给金融带来的载体变化,区块链因其触及了金融的本质才真正让金融业产生革命性的跳变和阶跃,“区块链思维是比互联网思维更高层级的思维。”

丁晓蔚认为,区块链在技术层面可以快速发展,但新的科技手段会重建人类生产、生活、社会、法律、道德、伦理体系,甚至催生出一种新的人性认知。“真正大规模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我们需要结合人性问题、结合区块链的人文社会内涵去考虑问题,如何学习区块链思维和区块链精神,通过人性+技术联合应用、联合优化构建能够真正解决痛点难题的解决方案、平台和生态圈,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探索。”

据介绍,南京大学普惠三农金融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研究构建基于区块链可信大数据、可信人工智能的下一代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架构、计算范式和融合创新孵化平台,并延伸扩展至下一代经济和下一代人文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区块链的可信成就了具有六大特征的下一代金融,即:可信的金融、隐私保护的金融、安全的金融、有温度的金融、智慧的金融、高性能的金融。”丁晓蔚说。

而就区块链技术研发本身而言,在他看来,也有一系列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区块链技术还存在哪些缺陷?如何围绕下一代(数字)金融的需求来发展区块链技术?这套底层架构还可以扩展延伸,应用到数字经济、数字传播、数字人文、数字社会等方面,构建面向更大范围的基础设施,让人与人的链接真正可以数字化和智慧化,生产关系和人际关系得到极大提升。

如何让区块链真正发挥效应?

——与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

区块链在实体经济等领域发挥效应,需要与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实现优势和功能互补。当前,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融合应用效应有待进一步激活。

《指导意见》提出,应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大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数据合规有序的确权、共享和流通;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合约等新技术,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区块链运行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我们要更加深入挖掘区块链本身的价值。未来的大数据一定是基于区块链的大数据,将来我们所有的数据都能放在区块链上,而不是现在各个主体自己的数据库上。”卞立平说,农业区块链平台2.0正在做与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探索,“2.0版本的核心技术有两个,一个是跨链穿透式监管,一个是品质管控智能合约。”

对于跨链穿透式监管技术,卞立平有着非常美好的期待:用跨链技术打破传统监管平台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一个类似于金字塔型的区块链监管组织结构。他说,通过跨链技术我们可以打通不同链上的数据,并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既保护了数据隐私,又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如果我们给每个层级的监管平台都用上区块链技术,搭好金字塔型的基础设施,大家全部上链以后,从理论上来说,经过授权的监管平台就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去访问到任何一个链上的任何一条数据。这可以大大提高整个行业体系的数据治理能力,提高数据管理、查询、分析的效率,确保数据分析的结果真实可信。”

而品质管控智能合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主管部门从目前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单一被动式监管模式,升级为基于区块链和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模型的主动式监管模式,提前预判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帮助农业企业降低产品安全风险成本,减少损失。

卞立平解释,农业区块链平台1.0只是把原始数据上传至区块链,确保数据安全可信、不可篡改、可追溯等,2.0版本则进一步利用智能合约技术,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模型算法放到区块链上。“以打农药为例,农药的施用都应遵守安全间隔期相关标准,第一次打药数据上传后,区块链上收到第二次打药的数据,就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算出本次用药的间隔期和用量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合规,区块链上就可以直接发出预警。”

江苏银行网络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支撑场景建设,实现科技赋能,“苏银链”平台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比如,重构区块链底层架构、优化机制,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对平台进行国密改造,提升安全性能;利用可视化的运维管控工具,实现链上全通道、全节点的监控预警;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业务流程的智能驱动,通过在链码中设置交易规则,自动执行验证步骤,驱动合约条款的自动履行等。“我们正抓紧研究制定对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利用新技术新特性发掘与应用场景的结合点,引导实现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