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召开自贸试验区第 四批“最佳实践案例”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由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自贸试验区第四批18个“最佳实践案例”,供各地在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过程中借鉴,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生态眼”助力长江大保护案例上榜。
据 介绍,南京自贸片区“生态眼”智慧化平台是落实长江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了长江经济带南京段生态环境立体多源实时动态感知,为保护长江生态提供 智力支持和平台支撑。该平台通过对长江南京段核心区域进行加密监测和智慧感知,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生态眼感知数据增值,建立综合智慧管控 和决策辅助体系,形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决策大脑”。
集成各类监管数据
“生 态眼”智慧化平台已融合17个市级涉江部门23个信息化系统,接入269个水质、空气质量等传感设备数据及891路监控视频。通过长江南京段、7条省控入 江支流、59个污水处理厂、319个工业废水处理厂水质横纵向对比数据以及江豚活跃度等,反映水环境治理成效;通过土地利用监测、大气监测站数据等,展示 岸线清退修复和大气保护的成效;通过接入船只航运管控系统、应急工作综合监管平台、重点危险源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系统等,实现安全生产全方位掌控。
构建先进监测体系
“生 态眼”智慧化平台通过卫星影像、彩色夜视相机等物联网设备,动态采集各类生态环境数据,实现对长江南京段生态状况全面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上,“生态眼”智 慧化平台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人工丈量巡河的状况,通过布设水质监测设备,利用水质反演分析模型,对长江南京段水质进行全域体检。在违法用地监测上,项目利用 遥感卫星影像,对违规占用岸线情况进行精准识别。
建立人工智能分析模型
“生 态眼”智慧化平台运用自主设计芯片和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通过智能分析模型计算,实时掌握长江水质状况、“百项提升工程”进展情况以及岸线修复 情况等,为沿江排口管理、流域污染溯源、岸线清退整治、绿化进度和成活率分析提供决策支撑。同时,“生态眼”智慧化平台构建地物分类、江豚智能识别模型, 自动识别江豚画面并存档记录,实现对长江南京段岸线一公里范围区域内的地物识别、分类和比对。此外,“生态眼”智慧化平台还构建中红外光谱采集和气体识别 算法模型,发现肉眼不可见的化工管道气体微泄漏口,智能判断泄漏气体种类。
目 前,“生态眼”智慧化平台项目(一期)已建成并且试运行,初步构建长江生态环境立体多源实时动态感知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的监测。例如, 通过水质反演结果分析,发现南京片区绿水湾水质明显异常,结合无人机现场查勘,及时发现非法布设渔网区域0.25平方公里,第一时间督促整改,在最短时间 内使该区域水质得到恢复;通过遥感卫星监测到违规大棚种植区0.02平方公里,及时通报、落实整改,持续加强对该区域的卫星影像分析,直至大棚区全部拆 除,实现足不出户网上监督;通过禁渔捕捞摄像视频监控,结合海事信息实时分析,自动判断非法捕捞行为,确保长江“十年禁渔”取得实效。
下 一步,南京自贸片区将重点在入江水质变化动态监控、岸线利用情况实时监测,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科学预警上下功夫。获批以来,南京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围绕改革任务落实,推出近百项改革创新举措,形成100多个体现首创要求的制度创新成果。11项改革经验、14个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8项改革经验、 10个创新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搭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和“打造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 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