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江苏着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2021-01-12 09:32:00  来源:南京晨报  
1
听新闻

江苏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着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1月11日上午,省市场监管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市场监管领域知识产权执法情况。

发布会上,省市场监督局副局长吴永才通报了全省市场监管领域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情况。2020年,全系统共查处知识产权案件3837件,案值6598.06万元,罚没款7907.24万元。其中,商标案件2561件,罚没款7708.05万元;专利案件1149件,罚没款124.76万元;其他案件127件,罚没款74.43万元。

吴永才指出,一年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依法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取得积极成效。江苏建立了“苏知保”知识产权执法技术服务平台,集成知识产权查询工具、在线专家库交流圈和维权人信息匹配等功能模块,实现执法部门对商标、专利等相关信息的综合查询,以及与权利人的快速对接。截至目前,该平台实现企业查询1342次,商标查询5486次,专利查询2547次,与权利人对接93次,方便了基层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专业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涵盖省、市、县(市、区)三级的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全省商标专利行政执法人员较机构改革前增加了70%。省市场监管局与省公安厅、省知识产权局共同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行刑协作办公室,三方签署《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行刑协作协议书》,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执法协作等9个方面深入开展协作。建立跨区域线索通报、证据移转、案件协查、联合办案等制度,对侵权假冒商品的产供销形成全链条打击。

发布会上,省市场监督局还发布了江苏省市场监管局2020年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涉外典型案例”及“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有代表性的如网络销售假冒“3M”口罩案。2020年2月,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对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国际公寓某场所进行检查,现场发现朱某某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3M”品牌口罩,查获标有“3M”标识的口罩16个。执法人员在获悉该批口罩系从该市锡山区胡某某处购进时,立即联系协调公安机关,对胡某某住所进行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标有“3M”标识的口罩178个,并调取胡某某微信聊天、电子收付款记录,收集、固定胡某某通过微信朋友圈采购、销售“3M”口罩的相关证据。经“3M”注册商标权利人鉴定,确认上述涉案口罩为侵犯“3M”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调查发现,胡某某通过微信等网络渠道,从杨某某处以2.92元/只的价格购进上述假冒“3M”口罩,并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给朱某某等人,朱某某亦以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形式销售上述假冒“3M”口罩,二人均无法提供上述口罩的合法进货来源及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经查实,朱某某销售假冒“3M”口罩违法经营额20070元,获利9255元;胡某某销售假冒“3M”口罩违法经营额65612元。执法机关分别对朱某某、胡某某销售侵犯“3M”注册商标专用权口罩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共计没收假冒“3M”口罩194个,没收违法所得9255元,罚款178418元。同时,执法人员将杨某某涉嫌网络销售假冒“3M”口罩的线索依法移送其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从源头上截断侵权假冒产品流入市场。

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朱益俊说,“3M”品牌系口罩等防疫用品领域内的知名品牌,朱某某、胡某某在疫情期间销售假冒“3M”口罩,不仅扰乱市场经营秩序,更对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带来危害。执法人员通过全链条从快从严执法查处,有效阻断了假冒伪劣防疫用品流通渠道,起到了良好的震慑和宣传作用。以微商等形式进行商品销售的准入门槛低,监管难度大,逐渐成为不法经营行为的滋生之地,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实施,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微商行业将不再是法外之地,从事微商必须守牢法律底线,否则必将受到法律严惩。(通讯员 方方 记者 金磊)

标签:
责编:张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