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一个好消息传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示范引领动员会,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EDA国创中心”)建设愿景发布。EDA国创中心由东南大学牵头建设,落地江北新区。
那么,这样一个瞄准“皇冠上明珠”的技术创新中心为何而建?将如何建?又为何落地江北新区?近日,记者走进EDA国创中心,一探究竟。
2021年,东南大学和江北新区共建的南京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设立。2022年12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在南京建设。EDA国创中心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迄今为止南京市首个牵头建设的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是江苏省由高校牵头建设的第一家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科技部批复EDA国创中心的愿景——汇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创新体制机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力争在五年内,打通EDA产业—学术合作机制和枢纽,打造我国集成电路EDA技术策源地、产品示范地和人才汇聚地。
“中心的建设既是全国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抓手。”EDA国创中心杨军教授表示,随着美、西方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不断升级,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其中EDA“卡脖子”问题尤为突出,EDA国创中心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联动部署,在EDA领域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中心的愿景很实际、很有针对性。EDA技术策源地、产品示范地和人才汇聚地,三个‘地’都源自产业的实际需求。”杨军解释。
聚焦“EDA技术策源地”,中心要与企业合作,重点攻关共性技术难题,通过提供共性技术服务企业。简单讲,就是投入较大或单个企业难攻破的技术。目前,中心已确立与几家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关系,首批启动项目已在安排之中。
EDA要打翻身仗,核心是人。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家已合作的会员单位提出的共性要求就是EDA人才短缺,希望中心承担起培养人的重任。初步估算,全国EDA领域人才需求量在8000—10000人。EDA国创中心将把人才培养列为重要工作,今年就将推出系列课程和EDA国际会议。
EDA之所以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就是因为它是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根基,可以说谁掌握了EDA,谁就有了芯片领域的创新主导权。
“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上,EDA产业市场规模小,但研发投入高、产业引领作用强。”杨军介绍,近年来,江北新区在该领域投入很多精力,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集成电路产业是江北新区“3+3+X”主导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方向之一,而EDA正是这一产业布局的核心。
江北新区早在2015年起就开始布局集成电路产业,谋划建设“芯片之城”,并且把EDA作为抓手之一。纵览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版图,设计是核心,EDA、光电子芯片和射频芯片为特色,制造、封装测试、专用材料与设备、终端制造和应用都已有所布局,整个产业链集聚上下游企业600余家,全国芯片设计十强企业半数以上落户新区。
例如,成立3年的芯华章聚焦验证EDA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已打造了具备统一底层框架的智V验证平台,并成功发布六款自研商用数字验证EDA产品。芯驰科技在汽车行业拥有超过200个生态合作伙伴,覆盖软件、算法、协议栈、操作系统等各个方面,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看到有数百万辆装载芯驰处理器的汽车上路。
江北新区高度重视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建设了EDA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等创新平台载体,让各种优势资源充分向产业发展倾斜。
“江北新区组织的诸多EDA竞赛,颇受企业欢迎。据我所知,不少企业挤破头要参与。”杨军介绍,EDA是交叉学科,重技术重应用,通过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培养相关人才不易。通过竞赛,企业出题,拿出实际问题供高校师生团队碰撞实践,有不少作品已实现商业化应用。与此同时,企业也从竞赛中招揽人才。
近年来,江北新区先后组织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暨智能互联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等专业赛事,累计吸引全国351所高校近4万名人才参加。
而作为EDA国创中心的牵头建设单位,近年来东南大学重点布局EDA学科,2018年将EDA技术列为校“十大科学问题”之一,统筹校内集成电路、信息、计算机和数学等优势学科,与国内EDA龙头企业建立了3个联合实验室,在三维布局布线、时序分析、MEMS设计、功率器件模型、电磁仿真和射频电路自动综合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同时积极推进EDA竞赛等人才培养工作。
一位EDA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EDA国创中心规格高、价值大,再配以足够的产业、学术资源,保持可持续健康运营,那么,它赋予产业生态的能量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