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公司的一系列并购重组等,把社会上所有需要的创新因素,通过收购、集聚等方式进行经营模式创新,最后形成颇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在省社科界第十七届学术大会举办期间,一位江苏企业家以谷歌为例谈企业家对创新要素的整合,给人带来启发。在商界,“收购魔头”谷歌通过不断集聚创新要素,成为享誉全球的商业巨头。如今,创新活动呈现日益“极化”态势,“马太效应”日益明显,推动创新尤其要防止要素“散装”带来的迟滞和羁绊。
在科技创新中,不少项目创新研发周期长、持续投入大、短期见效难,需要诸多创新要素作支撑,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难以完成创新闭环。一些地方项目落地慢、动能转换慢、创新力不强,深究原因,不少都源于创新要素配置通道不畅、创新要素整合力度不够。比如,不顾地区实际盲目投资热门产业,导致创新载体和平台“散装”;有的高校院系和专业重复建设、跟风推进,导致科教资源“散装”;一些单位和部门“撒胡椒面”式分配科研经费、批量颁发各项学术称号,导致人才“散装”。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推动、串联、黏合,分散在各处的创新要素就不容易产生创新的化学反应。
既要推进创新要素的“聚合”,又要促进创新要素的“融合”。前者是在明确地区和创新主体发展定位基础上引导资金、技术等资源有效集聚,避免资源无序和分散投放;后者即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和资源共享壁垒,使各种创新要素能够在网络中有机合作、协调发展。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整合创新要求,推动人才、科研机构、资金、企业无缝衔接,催生出“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优势产业集群,以专业小园区模式成就产业集聚创新典范。深圳行政区面积堪称“迷你”,但其能成为国内创新高地,离不开各类创新要素的“高密度集成”。当技术和资金等要素不再“散装”,创新就能为地方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避免创新要素“散装”,还要关注甚至关联那些易被忽视的创新要素。比如,处于创新活动之外的市场和需求,也是对创新至关重要的牵动因素。一旦市场与研发脱节“散装”、就创新本身论创新,那创新必然面临动力衰减的风险。在当前科研组织体系中,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间普遍相互割裂,这易导致科研成果转化难、产业化难上加难。因此,密切市场与创新的有效衔接,也是创新成果加速落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