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南京“造车”,激活“新引擎”
2023-12-04 16:2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仇惠栋 盛文虎 胡明峰 李凯  
1
听新闻

11月28日,南京市第二轮汽车消费补贴启动,新能源车是这一波车市暖冬的“宠儿”。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在市区叠加的利好政策中,更多的南京制造的“电车”显山露水,有了更多“存在感”。

作为南京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不仅承载着昔日城市的产业荣光,也是当下经济攀升的主力引擎。置身汽车产业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加快重塑的大棋盘,南京提出,要坚持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为方向,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高地。《南京观察》记者近日走进多家新能源产业链链上企业,探寻它们的转型之路和竞速之姿。

大象转身,

新能源车持续“放量”

位于溧水区的南京长安生产基地,正开足马力往前冲刺。在这个“5G+”智慧工厂,万余零配件有序集结,不到3分钟,一台崭新的深蓝S7就能完成下线。

去年底,南京长安新工厂在溧水区投用,成为长安深蓝S7唯一生产基地。今年6月底,深蓝S7刚开启全国大规模交付,仅数日订单量就破万。8月,深蓝S7实现单月交付达10039辆,一连3个月,交付量均破万辆。截至10月末,南京长安产值实现同比翻番,达到70多亿元。

南京金洽会期间,溧水新能源汽车集中整车出海。在开沃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南京长安“5G+”智慧工厂,共1500辆乘用车运往南京港新生圩港区,出口土耳其、德国和以色列等国家,还有100辆客车出口印度尼西亚和蒙古,50辆物流车出口澳大利亚。

9月21日晚,上汽大通MAXUS新能源轻型车品牌“大拿eDeliver”在乐动力江宁数字体育中心发布,上汽大通“全球纯电智慧轻型车架构平台”MILA首次曝光,出自平台的大拿V1、大拿T1两款物流电动车亮相。这是上汽大通全新架构新能源车型及新MPV产业化项目生产的首批车型。该项目今年4月签约落地江宁高新区,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首批车型将在英国、法国、智利、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我们定位‘全球新能源细分领域的引领者’,去年在海外市场销售了约2万辆新能源车型。”上汽大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10月,新能源车型海外销量近1.6万辆。上汽大通新能源轻客成为了欧洲、澳洲、南美等地区市场最畅销的轻客品牌之一。

“大家9”是在香港上市的第一款电动七座MPV,截至10月,总销量超过丰田阿尔法等车型,拿下当地MPV市场单一车型第一;“大家MIFA氢”实现了全国最大规模氢能源乘用车市场化运营,迄今为止已示范运营500台……该负责人表示,上汽大通南京工厂将继续推进“大家”乘用车、“大拿”轻型车等新能源车型的产业化建设,在布局纯电领域的基础上,积极扩展更多动力类型,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作为传统的汽车重镇,南京正经历一轮“大象转身”般的转型。南京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现有的7家整车制造企业全部具备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预计今年南京整车产量达60.2万辆,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预计达22.3万辆,同比增长40%。

根据统计,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近300家,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达1920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16万辆,同比增长76%。

虽然和新能源汽车的头部城市相比,南京的整车产量尚有不小差距,但可喜的是,南京车企正加速转型,预计在2024年,长安马自达、上汽集团、上汽大众在宁项目主力车型上市。伴随着现有优势车型继续放量,将带动汽车行业产值增量200亿元以上。

分享红利,

深耕“细分赛道”

“今年订单已经拿满,处在等待交付状态,全部产线都在加紧生产。”蜂巢能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2021年签约落地溧水区后,蜂巢能源南京项目前后两期工程先后投产。该公司总经理李傲生说,蜂巢能源进入全面发力期,向吉利、长城、东风等主机厂供货。去年,蜂巢能源产值超8亿元,今年预计达25亿元以上。距蜂巢能源不远的欣旺达也在加紧生产。目前,雷诺、东风、吉利等多款市场火热新能源车型,均搭载了欣旺达动力电池。

在六合经开区,国轩电池正在冲刺四季度收官战,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国轩新能源智能制造项目是国轩高科与德国大众开展深度合作后的首个投资项目,3个电池基地项目总产能达到28GWh,这里已成为国轩国内最大生产基地之一,产品配套华为、吉利、长安等汽车厂商。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南京在这一赛道强化了产业集群效应。目前,南京市动力电池已投产企业10家,包括爱尔集、国轩、欣旺达、蜂巢等行业龙头,建成产能120.82GWh。去年南京市动力电池产值达721亿元。今年1—9月,全市10家动力电池企业产值达706.2亿元,同比增长13.9%。

做大动力电池产业,分享全球新能源产业红利。《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年产量突破300GWh,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动力电池企业1家,超百亿元动力电池企业累计达4家以上,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研发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南京仍是‘头部城市’。看一条产业链,不光要看整车数量,还要看上下游的产值,看未来的发展。”南京恒天领锐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楠表示,南京布局新能源产业起步早,产业链条完整,虽然缺乏标杆性“造车新势力”,但发展潜力很大,在细分赛道上具有优势。这家企业专注于新能源商用车电动化平台整体解决方案研发、生产和销售,前11个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300%。

“早在2009年,大家都对新能源汽车前景迷茫、摇摆不定的时候,南瑞作为‘国家队’就率先进场,最初建充电站是不营利的,但能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后顾之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10多年来,我们一路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兴起、波折和蓬勃发展。”南瑞集团用电技术分公司充电设施产品部经理牛荣义介绍,在完成首台套充电桩研发基础上,南瑞集团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研究、标准编制、产品研发、工程应用体系架构,累计在全国建设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充电站超2000座,建成各类充电桩7万余个,参与编制了充电桩的“国家标准”和已经走向国际的ChaoJi标准。

“目前充电市场已经呈现‘红海’之势,由于门槛不高,市场需求井喷,这几年涌入了很多企业。”牛荣义认为,南瑞的优势集中在技术研究和标准引领上。今后行业将会进一步规范,消费者对充电体验的要求也将逐步提升,未来的充电就像加油一样方便!这对充电的便捷高效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门槛会随之提升,市场也将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在细分市场将会不断出现技术创新,涌现领军企业。

激活变量,

智能网联“开足马力”

江宁区江南环保大厦楼下,涂着伪装色的汽车鱼贯而出,开始上路测试。“这是今年4月18日上海车展上发布的红旗E001车型,有20多辆在南京跑‘路测’。我们还有团队在海南等地,在全国各地采集路况数据。”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博介绍,围绕“AI+汽车”,聚焦智能驾驶和大数据两大领域及其衍生技术,公司自主研发了智能驾驶和大数据两大平台。作为全系红旗车的智能驾驶和数据系统提供者,未来3年他们要给红旗13款车型交付智能驾驶和数据系统。

从产业生态上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深度绑定”。而在多地的产业规划中,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产业,也是标准配置。“南京做智能网联方面有优势,因为最核心的是软件。”陈博说,南京作为软件名城,在这里集聚了大量的资源。与华为南研所、中兴南研所开展合作,芯片领域的寒武纪、地平线,智能座舱的博泰,这些都是产业链上的伙伴。丰沛的软件人才和教育资源,是这座城市又一比较优势,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南京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工程硕士。

“我们正在加快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落地,这也被我们称为‘云驾系统’。”中汽创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在江苏软件园双智示范区完成了1.4公里的“云驾系统”开发,完成技术可行性验证。

2021年12月,南京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双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城市,布局了一主三副区域(江宁开发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秦淮白下高新区、溧水经开区)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计划。中汽创智在江苏软件园范围内完成5.25公里智能化道路改造,部署超过300个智能感知设备,当前已实现21项车路协同应用场景落地,为20多家整车厂和自动驾驶企业提供道路测试服务。

作为四家央企携手与地方政府平台合资的旗舰项目,中汽创智承载着南京重焕汽车产业荣光的使命——致力于打造汽车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智能制动系统、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转向系统、氢燃料电堆等多个项目正在逐步落地、多点开花。T3出行APP呼叫无人驾驶接驳、无人小巴小程序等手机应用并已开展全域内测,接下来将陆续投放4台小巴实现地铁站、居民生活区、产业园区的专线接驳。

“毫无疑问,中国车企的自动驾驶走在世界最前面,无论是新能源车标配总量还是对自动驾驶的理解力。”12月1日,佑驾创新高级副总裁兼源驶科技CEO周翔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在新加坡出差。“中国技术正受到国外车企的重视和青睐。”近期,他马不停蹄地接触德国、法国、日本的知名车企,推动公司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出海”。

这家公司前不久刚完成数亿元人民币E轮融资,南京作为研发中心专攻视觉感知算法,团队达近百人,目前与蔚来、奇瑞、Smart等数十家主机厂达成合作。去年,佑驾创新与华设集团联合出资成立江苏源驶科技,扎根新港高新园。“简言之就是让‘智慧的车’行驶在‘聪明的路’上。”周翔说,对这个领域来说,南京科研机构研发体系完备,尤其是毫米波雷达、定位、视觉等方面很有优势。

开辟“新场景”,

寻找“弯道超越”

作为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点园区,溧水区16公里长的新能源大道两侧分布着长安、开沃、恒天3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百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车型覆盖了从乘用车、商用车到重卡、轻卡以及工程车辆等专用车领域。

“引进一个产业龙头,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溧水区委常委、副区长,溧水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佳说,目前,溧水区集中了南京8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能和70%以上零部件配套能力,形成了覆盖上下游产业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系统。世界500强的麦格纳宏立汽车座椅系统来这里设厂,距离南京长安生产基地仅2.5公里,今年5月正式投产,年产40万套汽车座椅。

在中国(南京)智谷,地平线南京研发中心扩展到600人规模,支撑地平线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车规级AI芯片大规模前装量产的企业;在雄狮汽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智能座舱国际方向负责人王桢经常晚上八九点还在与俄罗斯客户在线开会,他们研发的智能座舱系统已搭载成千上万出口车型……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园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从车载芯片到智能座舱,从自动驾驶到车路协同,如今的中国(南京)智谷集聚了智能网联领域50余家企业、超3000余人的研发力量。

当前全国、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爆发式增长,产业发展之争背后是汽车品牌之争。毋庸讳言的是,对照比亚迪之于深圳、特斯拉之于上海、宁德时代之于福建,南京缺少真正可以代言城市的龙头车企。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与城市创新资源并不匹配。”在清研华科研究院院长王铭东看来,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南京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先天优势”,加之高校院所的技术输出和人才储备,产业基础不输国内任何城市,“南京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一个在国内有足够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错过了第一波“产业红利”的南京,并非没有后来居上的机会。王铭东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一条“长坡厚雪”赛道,关键在于选准突破口,依托技术创新“弯道超车”。这家新研机构有一面42家孵化引进企业LOGO组成的背景墙。由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领衔的新研机构,研发布局已覆盖新能源汽车整条产业链,孵化企业累计产值超4亿元,市场估值超40亿元。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关“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孰优孰劣的争论,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氢能“长续航”“低成本”和“轻污染”的优势,已经引发资本的强烈关注。南京已经提前布局。清研华科旗下第28家孵化企业——海德氢能2年前已成功落地,以推动实现“碳中和”为目标,专注于开发先进制氢储能系统,提供绿氢综合解决方案。

放眼全球,京沪深三个城市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正积极开拓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和商业化应用,抢占自动驾驶产业制高点。武汉、重庆、广州、合肥等城市则发挥汽车制造和应用场景开放优势,吸引企业向本市集聚发展,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具备商业应用模式的相关技术加快进入产品测试、量产。

在这一新赛道的比拼中,南京需要持续发力。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南京应加快相关法案的确立与施行,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业务场景予以明确政策扶持,加快推动测试道路与车辆测试牌照认定,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运营提供有利基础条件,加快推进江苏省内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落地,为城市大规模示范应用提供保障。

值得期待的是,南京正在制定《南京市建设新能源汽车友好城市实施方案》,为产业发展打开新空间。到2025年,在充电设施方面,全市核心城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达0.9公里,重卡换电站不低于100座;在消费能级方面,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40%,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达80%;在产业发展方面,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500亿元。

标签:南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责编:万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