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扛起首位担当 打造“五大样板”
2023-12-12 17:37:00  来源:常州日报  
1
听新闻

凝心聚力攀“高”峰,勇挑重担谱“新”篇。

武进国家高新区是武进经济体量最大、工业家底最厚、创新活力最强的板块。今年以来,园区牢牢把握“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大势、“两湖”创新区建设的起势、产业先发布局的优势,主动融入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设大潮,加快项目攻坚,强化产业融合,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布局产业、集聚人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10月,园区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572.4亿元,同比增长30.1%。特色产业集聚、创新创业生态、科产城人融合、协调联动发展、专业干部队伍“五大样板”亮色更显、成色更足。

先发布局 集群推动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是孵化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的硬核产业集群,武高新新能源产业乘势而起、弯道超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直道冲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换道领跑。

12月1日,理想汽车最新交付数据公布:11月共交付新车41030辆,同比增长172.9%,意味着2023年累计交付达到325677辆,提前达成全年30万辆销量目标。L系列3款车型累计交付量均突破10万辆,在各自细分市场保持销量领先。随着车辆交付和企业营收持续增长,理想汽车加速向千亿级企业迈进。

作为常州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武高新早在10年前就前瞻布局智电汽车新领域,集聚汽车研发、智慧交通应用和车联网等新业态。一方产业沃土,成就了理想产业化、规模化的常州“缘”点。

以“一车”为引领,武高新持续扩大朋友圈、贯通上下游,今年以来已有博俊科技、新泉汽车、常诚车业等优质产业链项目牵手园区。不仅形成涵盖新能源整车、动力及传动系统以及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等环节的产业链条,园区还引进建设中汽研、UL常州动力电池检测实验室、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1—10月,园区新能源产业产值达910.8亿元,同比增长88.8%。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值达776.7亿元,同比增长160.1%,为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车”之外,武高新同时擦亮“一人”“一芯”产业名片。机器人产业依托安川、纳博特斯克、快克、节卡、纳恩博等重点企业,打好设计、研发、制造、集成、应用组合拳,打造“雨林式”机器人产业生态圈;集成电路产业深度聚焦,依托纵慧芯光、承芯半导体等核心企业,重点发展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同时高点规划建设龙城芯谷,实现在不同赛道的追赶超越。

产业规划不仅要立足当前,还要着眼未来。积极探寻科技前沿与产业基础的“交汇点”,武高新超前布局氢能储能、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

以EnerVenue公司投资建设的屹创新型储能项目为例,EnerVenue是备受瞩目的储能行业新星,其新型镍—氢气电池具有超长使用寿命、无火灾或热失控风险、无需常规维护、高低温运行好、成本低等优势,可被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配储、电网调峰调频服务、工商业用户峰谷电调节和建筑储能一体化等各种场景,将有效解决行业痛点,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科技新力量。

全面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园区成立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工程机械3个产业链党建联盟,为高质量发展不断聚势赋能。

创新牵引 动能澎湃

加快实现传统制造向研发智造延伸,园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既对标一流、更对标先进,厚积内生动力,激活发展动能,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的标杆。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大舞台”机遇无限。

前不久,2023年度江苏省独角兽以及瞪羚企业遴选名单公布,位于武高新的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连续第3年入选独角兽企业榜单,常州承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常州纵慧芯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高凯精密流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万帮星星充电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入选瞪羚企业榜单。至此,武高新已累计获评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6家、瞪羚企业69家。

依托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澎湃强大动能,更多“化学反应”正在发生。

快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为精密电子组装、半导体封装检测领域提供智能装备解决方案,是国内精密焊接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制造业单项冠军。“持续创新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苗小鸣介绍,企业现有员工1000多名,其中技术人员占比约60%,研发人员超300人。近两年,依托武高新博士后工作站快克分站,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2名,引进985、211高校优秀硕士研究生32名、本科生63人,为全方位发展注入新力量。

“90后”教授、博导王鹏飞,专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研究10余年,所带研发团队在该领域已储备20余项专利。看中常州新能源产业布局,王鹏飞率队在武高新创办江苏聚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园区推荐下,申报了龙城英才、双创人才、武进英才,获得厂房、创业扶持、股权融资奖励等一系列政策扶持。企业现已招募一批全职硕士、博士,与多家大型电芯厂商、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加快推进千吨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建设。

截至目前,武高新已累计招引“龙城英才计划”领军型创业项目近1000个,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4万名。“金梧桐”人才政策资助中高层次人才超1500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近5000万元。在全面落实市、区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园区持续优化落实“金梧桐计划”,还成立总规模5000万元的海湖人才科创基金,重点支持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拥有创新技术、具有成长潜力的人才创业企业,打造各类人才首选圆梦之地。

科产城人 融合共进

如果说厚植产业根基、优化营商环境是产城融合的发展内核,那么完善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服务配套则是幸福外延。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一系列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相继出台,武高新现代滨湖新城建设不断迎来新机遇。9月28日,沪宁沿江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与沪武高速同向并肩的铁路,承东启西,让武进一举融入与南京和上海的“半小时经济圈”,也给武高新企业带来极大便利。总部位于上海的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协作机器人龙头企业,其国内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位于武进。高铁的开通不仅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增加“留”量,也为节卡科技今后在全国布局、拓展市场奠定基础。

园区某企业负责人石海超,则对今年滨湖文隽企业服务中心投运带来的变化感受颇深:“以前我们只能点外卖,现在可以吃到不重样的工作餐,为公司整个后勤保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对招聘新员工、留住老员工有很大帮助。”

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滨湖文隽企业服务中心,集餐饮、宴会、商务、住宿等于一体,专门为园区企业提供配套商务服务,已和周边的理想汽车、君华特塑等100多家企业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充分吸纳企业实际需求,中心在员工培训、人才安居等方面持续优化,还计划逐步引进人才招聘、知识产权咨询、代办业务等服务项目,成为一站式服务管家。

围绕“人才优先、以人为本”,武高新全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人才服务体系。依托国有公司优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高起点推进工研荟三期、龙城芯谷、海湖科技园建设等,41个孵化平台构筑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不断强健。围绕数量“足够用”、服务“足够好”、生态“足够强”,园区充分挖掘国有存量资源、撬动社会闲置资源、探索布局增量资源,一批拎包入住的精装人才公寓“上新”,擦亮“海湖”人才公寓品牌。

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园区还陆续布局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住宅等,深入推进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健全文化惠民、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一批民生实事项目。例如建设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海湖实验学校,被纳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由前黄实验学校一体化管理。项目总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明年建成投用后,将进一步增强园区吸引力、竞争力。

联动联合 优势再造

以更宽广的视野拓展发展空间,大手笔推动产业联动发展,武高新与前黄镇深度融合,与礼嘉镇深化联动,同步加强与科教城、龙城实验室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创新、平台、项目等多方面的共建共享,加快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格局。

龙江南路以西、沿滆南路以南、盛家路以东,总投资2.5亿元的区重点项目工研荟前黄科技产业园已进入主体验收阶段,预计明年一季度竣工。

工研荟是武进国家高新区滨湖集团全力打造的自有科技地产品牌,旨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现代化、高标准的发展空间。前黄项目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建设7栋高标准厂房及配套用房,打造集科学研究、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宜研、宜创、宜业、宜居”高端创新创业生态园区。

该项目也是武高新高效开展资源整合、深入推进与前黄一体化的一大实践,将紧密结合武高新和前黄镇的产业配套与优惠政策,舞动共生共荣的生态链。

着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加速把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变为“潜力板”,园区南拓区7平方公里控规上半年已全部调整到位,约8300亩工业用地进一步支撑大项目、好项目。屹创、汇川、豪森、太阳诱电、博俊科技、新泉汽车……一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集聚到南拓区,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随着产业加速升级,高技能人才持续走俏。武高新紧紧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电子和智能信息、节能环保、新型交通等产业实际用工需求,一方面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劳动者技能素养提升;另一方面,与常州科教城各高职院校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发掘高技能人才输送的培养基地,织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网,推动实现校企“双向奔赴”。

在武进区首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操控设备的一张张年轻面孔有一半来自附近的高职院校。学校与企业联合成立恒立订单班,定向培养学生,老师和企业工程师一起编写教材、给学生们上课,使年轻人很快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

理想汽车依托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理想汽车产业学院,落地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这学年,理想汽车“扬帆计划”订单班学生们率先从学校走向另一个“课堂”——理想汽车全国售后服务中心,产教融合更进一步。

内外兼修 倾力护航

聚焦“懂产业、懂政策,会招商、会服务”导向,武高新不断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意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通过出台《武进国家高新区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的意见》、精细实施岗位选聘等系列举措,持续提振干部队伍战斗力。

不断优化“无微不至,高新无忧”营商服务品牌,园区升级“1+1+X”项目服务制和联络员“首问负责制”,为企业提供从项目注册、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服务;进一步实施信用承诺预审和“标准地+承诺制”,使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平均可压缩90天以上,更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豪森股份去年落子武高新,重点布局新能源赛道,就近服务长三角市场及客户。从开工到两栋厂房分别于今年7月、10月交付,再到研发和行政大楼年内交付使用,豪森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装备项目一环扣一环,推进速度极快。

对项目建设期间的诸多细节,豪森润博智能装备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许瑞记忆犹新:“就拿目前正处于安装调试阶段的新能源驱动系统生产线来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7月底厂房要具备生产能力,生产物资紧锣密鼓进场;二是8月底将临时电切换成正式电,满足上电调试需求。武高新联合相关部门提供了强大保障。”许瑞说,当团队还在评估用电风险时,项目联络员就来告知,电力保障已经完成,一天都没有耽误,让企业切实感受到“高新速度”“高新温度”。

既当好雪中送炭的“急郎中”,更当好嘘寒问暖的“店小二”。园区用足产业发展“一流区位”,构建转型升级“一流生态”,厚植企业服务“一流环境”,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区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探索,加速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营商环境高地。

比如企业用电,是实现项目运营的关键之一。武高新在充分调研、研判的基础上,联合相关部门,推出全市首个“开门接电”示范区,还出台全省首个“政企共担客户红线外电力接入工程”政策,建立高新区、供电企业共建共担接入工程费用管理机制,切实为重大项目节省建设成本,为全市产业发展“火上加薪”。

本版文字:周茜 殷雯馨 马叶星 王晓

本版供图:武进国家高新区 常报视觉

标签:高新;园区;产业
责编:万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