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句容茅山风景区上杆村智能恒温大棚,温润、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整齐的菌架上金黄色的榆黄菇尽情绽放,色泽鲜艳、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智能大棚里忙碌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榆黄菇住上“智能大棚”,食用菌产业绽放“致富花”。榆黄菇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上杆村通过建设智能恒温大棚,控制棚内温度和湿度,为榆黄菇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据了解,该基地有两个智能恒温大棚,建设投入约35万元,面积约300平方米。每个大棚内有菌架4列,每个菌架有5层。
“榆黄菇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也好。通过‘党组织+企业’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榆黄菇产业,今年6月投产,目前产量达6500公斤左右,销售额40万元左右,主要销往上海、青岛、北京等地。”上杆村党总支书记戴朝明介绍,下一步,上杆村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广林下食用菌,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更多群众种植,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上杆村支柱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同样在茅山风景区玉晨村,立足良好的生态和适宜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选用村集体8亩林地,投资40多万元,建成51个独立大棚,林下种植食用菌,邀请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谢春芹进行技术指导。玉晨村今年种植了2万个菌包,3-6月共采收菌菇9000公斤左右,售卖约10万元,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中药材种植增添美丽风景。射干沿着公路分布在半山腰,一朵朵黄色的射干花簇拥而立,微风中如橘黄色蝴蝶翩翩起舞,为马埂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近年来,马埂村充分利用本村优势资源,将中药材种植与农田景观相结合发展中药材产业,做好“丘陵文章”,预计今年200余亩的射干产值在300万元左右。中药材正成为马埂村集体经济新增长点,也成为群众的“致富花”。
墓东村则学习“戴庄经验”,与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建种植越光水稻,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坚持在水稻种植上不断强化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越光水稻从育苗到插秧期间,全程使用有机肥,不打农药,同时引进“稻鸭共作”模式,鸭子能吃虫除草,鸭粪还能变成有机肥,既减少了成本,又有机环保,通过循环种养提升了亩产效益。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下一步,句容茅山风景区将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实际瞄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