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木栈道往竹林走,满目青山,潺潺山泉顺流而下,浇灌着山脚的杨梅树、茶树,又在竹林旁汇成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水潭。85后村民吴辰的家,就在这水潭边。
“因为地理位置好,有不少人要租我家房子经营民宿,我就想何不自己回来开一家。”2018年,在城里工作的吴辰辞职回村,把家里的二层小楼改造成特色民宿,取名“竹里山居”。树山有“三宝”,翠冠梨、杨梅、云泉茶,吴辰家都有,果树下还套种着蔬菜。每天,吴辰踏着晨露上山,采摘时令果蔬,亲手为住店客人做一顿地道农家宴。他还把自己的山居生活制作成小视频发到直播平台,积累了上万粉丝。
从吴辰家出来,顺着山泉往下走,俞慧的“兰兮小筑”民宿进入眼帘。6年前,凭借丰富的星级酒店管理经验,俞慧回乡创办“闲云舍”民宿,成为树山村首批精品民宿的代表之一。“这些年,来树山村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民宿生意很不错。”空闲之余,俞慧在村里四处转悠,在最靠近山的戈家坞里找到合适开新店的农舍。“他家院子里种有30年树龄的杨梅、枇杷树,我一眼就看中了。”更让俞慧惊喜的是,去年新店开业正遇上树山村人居环境整治,门前破败的小道焕然一新,山泉疏浚后从院前流过,被住店客人赞为“世外桃源”。
“年轻人脑子灵、点子多,他们回来了,村子才有活力。”树山村党总支书记吴雪春倍感欣慰。树山村东接姑苏古城、西邻浩瀚太湖,村内有“三山四坞”,即南阳山、鸡笼山、大石山和大石坞、戈家坞、唐家坞、白善坞,是一个被青山怀抱的美丽山村。自然生态环境虽然得天独厚,但由于村里山地多、耕地少,村里人日子曾经并不好过。“村民靠着1000余亩水稻为生,人均不到6分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年富力强的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吴雪春感慨道。
2000年、2008年是树山村实现逆袭的两个关键年。2000年,树山村村干部带头“改米换梨”,试种500亩梨树,此后逐步把水稻全部改种为翠冠梨。每年春天,树山村千亩梨花盛开,远望恰似被白雪覆盖。2008年,树山村依托“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致,举办首届梨花文化旅游节。至今,树山梨花节已连续办了14年,从几乎没有外来客发展为每年接待超百万游客,村民人均收入从2008年的不足1.5万元提高到去年的4.5万元。
75岁的村民沈根兴,家有3亩梨树,今年收成较好,亩均产量超万斤,为他家带来10万多元的销售收入。“家里还有杨梅树、茶树,都是儿子、儿媳在打理,我和老太婆年纪大了,就帮着打打下手。”沈根兴的孙子今年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工作,时常带着同事、朋友们回村玩。“来了不想走,说羡慕我们的生活!”沈根兴笑得合不拢嘴。
树山村“驻村规划师”、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乡规划系教师彭锐2012年入驻树山村,开启了长达10年的陪伴式乡村建设。在他看来,坚持规划引领是树山村邂逅“诗与远方”的重要原因。规划之初,树山村300多户原住民一户都不少被保留下来,散落在青山怀抱中,让树山村既有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水乡聚落特征,又有三山环绕、村坞叠翠的山村聚落特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道别致风景。
近两年,来村里创新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树山村发起成立树山乡村创客联盟——“树盟”,成员单位涵盖餐饮、住宿、游乐、农业、文创等多个领域。在他们推动下,树山村500多年历史的“年兽”石像被活化,形成三大系列近百种文创产品;“艺术家驻村”计划深入实施,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来到树山村,打造了一系列原创作品。树山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生态村等上百项市级及以上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