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笔者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六研究所获悉,借助该企业开发的“深蓝一号”智能化监控系统,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成功收获了一批大西洋鲑鱼。七一六所研究人员刘鲁西介绍,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养殖人员可以通过对鱼类生长环境、摄食行为监测、光控引导投饲等手段助力养殖企业提高养殖效果和降低成本。
据悉,“深蓝一号”是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其周长180米、整体高度达75米,其中网箱高度就有30米,养殖水体约5万立方米,设计年养鱼产量1500吨,可以同时养殖30万尾三文鱼。和湖中养鱼类似,“深蓝一号”在深海养鱼同样借助网箱实现。和传统网箱不同,“深蓝一号”中的网箱顶部盛放饲料的料仓及相关监测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借助水下视频监控系统、养殖水环境监测系统、养殖光控系统以及中央平台养殖、生活管控系统等多种装备、平台,实现对深海的水温、溶解氧、浊度、盐度等养殖环境参数实时监测和远程监视;通过对鱼类生长环境、网箱吃水状态、摄食行为监测、光控引导投饲等手段,助力养殖企业提高养殖效果和降低成本。
“深海养殖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刘鲁西介绍,为了解决相关难题,该项目团队融合了多维海洋监测技术,实现了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提供完整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定制解决方案。作为智能网箱,“深蓝一号”打造一套养殖集控管理系统,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实时传送盐度、温度、溶解氧、浊度、鱼类状态等各项参数,设备运行状态、投喂量、投喂次数、库存量等一目了然。
“基于深远海养殖多年所积累的环境参数、鱼苗生产规律经验,七一六所后续将研发基于AI算法的数据处理系统来‘拟合’鱼类生长曲线,实现全方位动态监测与传输、全过程智能养殖分析,为我们提供成本更低、周期最短、育肥最优的科学养殖方案。”中国船舶七一六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该系统,能够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及降低养殖风险,有效提高水产养殖企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更加精准地服务海洋养殖,中国船舶七一六研究所还以海洋北斗助力海洋牧场实现“科技放牧”,即通过对海洋立体浮动综合观测平台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在基于北斗星基增强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海基、空基、陆基海洋立体观测体系,为海洋牧场内海洋环境多类参数提供实时、高准确度、全天候、动态、连续测量和全方位立体观测,“饲养员”可根据海量、实时的海洋环境数据,科学调配鱼类生长投喂方案,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人工干预,从而有效保护海洋牧场。(记者 周莹 通讯员 孙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