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竞逐“新”赛道 抢占“智”高点 徐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023-05-30 11:16:00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李悦悦  
1
听新闻

日前,“2023特色专业工业互联网50佳”正式发布,徐工汉云以总分第二的成绩登榜。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徐工汉云持续探索数字化转型创新路径,在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等方面与工业制造企业深度对接,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徐工汉云的“数字赋能”发展路径成为徐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生动图景的一个缩影。作为江苏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地区,徐州牢牢坚守“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加快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产业梯度清晰、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舍”是徐州制造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第一步。走入鼓楼创芯谷产业园,入目皆是厂房林立、绿意盎然,丝毫不见曾经化工机械厂高污染、高能耗景象。推动传统产业“重转轻”,徐州以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化工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转型。一项项向存量要增量的举措,让“老字号”走上了精细之路,提升了产业发展“含金量”。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塑造高质量产业新版图,这是徐州发展之“得”。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徐州聚力打造三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四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提档升级三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徐州市成立10个工作专班,定目标、定节点、定责任,协同发力产业集群培育体系建设。如今,“343”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今年1-4月,全市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0.4%和6.7%,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0.4%和12.2%,精品钢材、高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3%、25.1%和13.0%。

作为“343”创新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点,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徐州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印发《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规划,通过大力开展产业数字化改造,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农业数字化发展,推动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突破。

大潮之下,一家家制造业企业借力数字化驶入转型“快车道”。在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5G全价值链智能园区,无处不在的信号传输,保障稳定生产、驱动高效服务实现从生产制造、运行到全球连接的全生命周期覆盖;在徐工挖机智能制造车间,智能化柔性焊接线和智能轮挖装配专线创新应用,实现了整机高效、高可靠性装配,有力支撑了徐工挖机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提升;精创电气初步建成全国冷链设备的“大脑”管理中心,专属个性化信息增值服务为客户带动销售额增长30%以上,也让其将全国30%以上的冷库控制系统,40%以上的医药柜、商超柜市场份额收入囊中……数据是最好的印证,1—4月份,全市工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增长40.7%。

制造业在稳定经济增长、激发创新动力、巩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如何让更多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在稳定经济增长、巩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徐州确立了一条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

聚焦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徐州市出台《徐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同时,依据企业所属产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培育方向等参考指标,论证遴选优质中小企业,分级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精心培育。2022年,徐州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2家,累计实现12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累计实现17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4家,累计实现181家。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也逐渐展现出强大发展活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然而转型绝非一蹴可就,作为老牌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竞逐“新”赛道,抢占“智”高点,徐州转型升级“仍然在路上”。但我们看到,今日的徐州,砥砺着“迈向万亿俱乐部”的昂扬斗志,向“强富美高”新徐州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家家企业也将在徐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进程中大显身手、蓬勃发展,成为现代化发展的“硬脊梁”。

标签:徐州;产业;转型
责编:颜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