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碱地的新纪录诞生了!”10月22日,盐城顺泰农场耐盐碱水稻测产试验田传来喜讯。当天下午,来自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专家组对在农场培育的两个耐盐碱水稻新品种进行现场测产。最终测得“南粳盐1号”理论亩产561.1公斤,“盐稻21号”理论亩产531.5公斤,创下该品种在滨海盐碱地小面积试验田测产验收新高。
“此次接受测产的两个水稻新品种非常具有代表性。‘南粳盐1号’由北方优质耐盐水稻品种与江苏高产水稻品种杂交育成,表现出耐盐性强、抗病性好等优良性状。‘盐稻21号’更是本地‘盐稻系列’的最新版,在食用口感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顺泰农场负责人介绍,目前两个品种均已通过国家审定,大面积推广后有望成为建设滨海盐碱地生态粮仓的新星,为加强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贡献优质种质资源。
种子和土地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更是充实“米袋子”的重要抓手。作为江苏滨海盐碱地面积最广、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盐城就开展了耐盐碱水稻育种研究,“盐稻系列”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500多万亩。去年,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东中心落户盐城,更是将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创新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度。一片片曾经盐碱遍地的荒芜滩涂,正在华丽蜕变为生机勃发的万顷良田。
“盐城农业基础丰厚、区位优势独特,是滨海盐碱地改良和粮食生产的试验示范区。每一项关键数据的创新突破,都对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的耐盐碱水稻种植培育有着重要意义。”谈及此次测产结果,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理事长柏连阳信心十足,“今后创新中心将加强与盐城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理念共享、新的科技成果共享,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真正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