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东进上半年实现销售8750万元,在手订单近4000万元;亚星船舶今年矿用链销售将实现50%的高增长;惠尔信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71.3%;五行科技申请专利360余件,预计到2025年可实现营收50亿元……
走进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结出的累累硕果令人耳目一新。
一个个中小企业何以成长为“小巨人”,并不断释放澎湃动能?
技精于专
小企业迸发大能量
只择“一米宽”,却掘出“万尺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深耕于产业内某一细分领域,强化技术创新,练就一身“独门绝技”,从而成为所属产业内细分领域的领航企业。
“绝技”来自专注,以专注铸专长。
从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民营小厂到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太平洋精锻用了31年时间。在同类企业快速扩张时,太平洋精锻耐住寂寞,在汽车差速器、变速器细分领域精锻齿轮上精研专攻,终于成为行业佼佼者,连续多年获国内乘用车精锻齿轮行业产销量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2%。
市专精特新企业交出亮丽答卷
“绝技”源于创新,“专精特新”的灵魂正是创新。
近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国之重器”凝聚了无数企业的智慧和汗水,这其中就有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身影。作为国内领先的结构力学性能测试软件生产商与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东华测试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3%用于研发。近三年,企业营收年均增幅40%以上,其中定制服务营收占比超50%。
事实上,泰州有许多像太平洋精锻、东华测试这样脚踏实地、在细分赛道脱颖而出的科创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156家科创企业完成入库及年度信息更新,累计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1610家,认定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0家以上,创成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家。
就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而言,近三分之二的企业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占比达7.18%,远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
今年以来,冶金、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等行业中小企业发展压力较大,但不少专精特新企业却实现逆势上扬。比如设备制造行业受宏观形势影响,上半年出现负增长,而扬州市惠尔信、新宏大等专精特新企业上半年产值同比分别增长71.3%、41.8%。
精准赋能
“小而多”走向“精而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数量再创新高,离不开政策的不断“滋养”。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报告明确提出,不断强化政策扶持、要素保障,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主业、深耕行业、强化创新,加快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
市工信局副局长黄卫民介绍,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及时跟踪企业经营状况和问题需求,针对性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聚焦“五基”领域产品和重点产业链优势企业,支持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制高点。
值得一提的是,“智改数转”为专特精新企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在鑫宇精工的智能化生产线上,一排排机器人挥舞机械臂有序操作,相关数据在显示屏上实时呈现。整个生产过程中,除一些定制化、精细化加工细节需少量人工完成,工人几乎不直接参与生产。“我们研发出一套高效的自动化生产工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幅提高了产品的达标率。”鑫宇精工负责人说。
据梳理,全市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240家为2022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2家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为省级瞪羚企业,4家为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
良种还需沃土育,如何创造出一片适合创新的沃土?“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要素,营造科技创新生态,让‘小而多’的科创企业走向‘精而强’。”市科技局副局长张光杰说。
近年来,市科技局积极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育苗工程”和“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小升高”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上市“三个培育计划”。利用市产研院、离岸创新中心以及重大科创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布局建设华西海圻药物非临床研究中心、科大讯飞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市场化创新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高质量技术供给。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扬州市还引导隆基乐叶、硕世生物等专精特新链核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联合创新。组建特色产业CTO联盟,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促进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院所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政策加码
打破企业创新发展瓶颈
“专精特新”在泰州已成为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比如创新供给不足,全市高校、科研院所和省级以上高新区较少,人才供给不足、重大创新平台不多、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度不强。此外,由于专精特新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的企业存在轻资产、周期长、风险大等情况,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存在。
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近期一份调研报告指出,在“智改数转”方面,85%的企业处于探索阶段,智能化设备覆盖率仅为17.2%,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企业约为35.8%。更为突出的是,中小微企业还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现象,在数字化转型中明显落后于大企业。
“我们将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龙头企业发挥数字化转型经验、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供应链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黄卫民说,市工信局将着力打造以市级产业大脑为核心、特色优势产业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重点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型服务平台为基础的“1+N+X”平台体系,鼓励中小企业“上云”。
聚焦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扬州市将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简化审批流程,突出规范服务。常态化开展政企互动交流,深化专精特新企业专员“一对一”服务机制,对企业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落实。
对于中小企业可能面对的资金难题,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发挥市股权投资政策激励作用,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定制化金融产品。用好“凤城上市通”服务平台,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助力企业早日插上“资本翅膀”。
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市人社局副局长钱筱湄表示,将完善人才生活服务保障,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积蓄人才后劲。聚焦急需紧缺人才和“卡脖子”技术攻关,通过引导、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引进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打破企业“引才难——发展难——引才难”的怪圈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