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风电产业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地之一,拥有从风电叶片到整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这里是中国光伏新材料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东海指数更是成为全球光电产业重要的行业风向标;
这里是国内少数拥有风、光、核多元能源供给体系的城市,更是江苏重点布局的能源基地之一;
……
作为江苏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连云港正加快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多元能源开发利用步伐,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布局新能源产业,充分挖掘产业潜力?怎样锻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开发区、东海、徐圩新区调研采访,梳理其发展脉络。
洞悉者的破局
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413.68万千瓦,增长42.61%,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的6.81%,全省排名第6位。其中,风电容量111.12万千瓦,增长2.97%;光伏容量283.66万千瓦,增长73.75%……这组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连云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势头良好。
回顾连云港新能源产业发展历史,得从2008年新一代科技革命成果应用说起。
那段时间,国内大多数的城市纷纷“入局”新能源产业,连云港也不例外。
光伏企业一时间覆盖了连云港大多数的县区以及省级开发区,风电产业也开始在市开发区加快布局。一条以风电叶片、塔筒、电机组等为主要产业门类的风电产业链在连云港崛起,光伏上游产业成为各县区追逐的新产业。
正在大家雄心勃勃期待新产业诞生创造新增长的时候,美国“双反”、欧洲反补贴调查等国际贸易惩罚机制出台,打碎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美梦”。东海硅材料产业一度沉沦,部分县区光伏企业宣告关门歇业或者搬迁到其他地方。风电企业出现订单下滑、整体运营举步维艰问题。市工信局原材料处相关负责人李跃飞表示,当时,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面临两头在外的尴尬,市场研发均在海外,让当时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极易受到海外市场的影响。
幸运的是,当时,连云港一批企业提前洞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危机,率先布局研发体系建设。
中复连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故事回到2006年,中复连众宣布收购全球知名的叶片制造商NOI公司。德国NOI是欧洲第二大叶片公司,具有15年的叶片生产经验、研发经验、模具制造和培训经验。这家公司不仅是风电叶片制造的专业公司,还拥有现代化的RIM(树脂注射模塑成型工艺)叶片模具制作工艺技术。
2006年12月30日,商务部批准中国复合材料集团下属中复连众设立全资子公司SINOI,收购NOI的有效资产。SINOI成立后,中复连众迅速建成了海外叶片研发中心,通过多次的人员交流、互访和培训,相关人员快速掌握了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不断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中复连众成功实现了真空灌注工艺和模具制造等核心技术的突破。
可以说,收购NOI为中复连众风电叶片生产冲刺亚洲第一奠定了基础。
市委党校教育长卢山表示,在连云港新能源发展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洞悉者可以及时发现市场变化,并积极地做好准备,应对行业危机。因为地处三线城市的连云港企业家天生就具备敏锐的市场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让他们始终保持对市场温度敏感的判断,从而避免了企业被市场“寒冬”伤害。
追赶者的突破
在“双碳”背景下,中国“风光”产业再起,连云港新能源产业在等风中快速成长。
在东海石英股份,笔者看到一组组高纯石英砂的产品,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光伏、电子等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在等待中,东海硅材料成为国内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密切关注的区域之一,行业专家更是将东海硅材料价格作为国内新材料重要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进行参考和评估。
2018年前后,光伏产业“风声起”,东海硅材料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以东海硅材料龙头企业石英股份为例,2023年三季报显示,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00亿元,同比增长378.27%;归母净利润42.07亿元,同比增长638.32%。其中光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66亿元,同比增长359.51%;归母净利润17.76亿元,同比增长531.40%。
机构分析师认为,随着下游开工率回升及N型硅片投产,高品质石英砂供需持续偏紧,内层砂价格处于小幅慢涨的节奏,为此东海硅材料产业将受益国内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机遇,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预计2024年中内层砂缺口将主要由东海企业来填补。
让人们更加欣喜的是,连云港适配新能源产业新一轮发展的产业不仅有硅材料领域,还有市开发区的装备制造领域和徐圩新区的光伏新材料领域。
在中复连众123米叶片生产基地,一根巨大的叶片横空摆放,工人们正在严格按照铺层、灌注、合模等5道大工序指标,积极推进数百道小工序进程,让这根技术工艺100%的“中国叶片”塑性完成。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根叶片可以容纳300个成年人并排站在上面。如果3支叶片组装到一起,整个叶轮的直径将达到252米,比6架C919客机首尾相连还要长。
这是连云港市风电企业积极参与全球风电设备制造领域产业突破的最新例证,未来这样的国际纪录将在连云港装备制造领域不断被刷新。
与此同时,以石化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新能源产业也在快速崛起,徐圩新区石化产业正在从油头、气头、煤头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服务港城新能源产业集群。其中在光伏新材料领域,连云港石化新材料已经成为国内光伏产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基地,其生产规模已经达到了全国最大。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拓链,连云港着力构筑新能源全产业链。市重大办主任侍华林表示,如今,在连云港大地,一大批“追风逐日”的新能源项目和产业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与过去相比,许多新建项目规模大,呈现出产业生产和应用场景共生的新变化,这必将促进追赶者步伐更加有力。
尝鲜者的探索
在加快新能源产业链构建的同时,连云港也加快了应用场景的构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正在鼓励各县区积极地推进光伏、风电等多元化的能源系统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能源基地。
11月17日,田湾核电海水淡化项目顺利完成除盐水稳定出水目标,水质指标全部符合除盐水系统出水水质要求。这意味着为徐圩新区提供的蒸汽供能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未来,徐圩新区将成为国内首个利用核电蒸汽进行热能供给的石化基地。
近年来,徐圩新区积极打造市内多元化能源供给基地。方洋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徐圩新区布局了集中式光伏、海上光伏、海洋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同时,建成了增量配电网绿色能源示范工程和中心河畔光伏并网线路工程,让徐圩新区成为最重要的新能源应用场景的“试验场”。
在积极推进多元化能源基地的同时,连云港各县区正在积极尝试新能源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其中,“海上漂浮风电场”成为热词。
10月31日,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在福建莆田南日岛海上风电场完成全部工程安装,即将投产发电。这个项目让连云港各县区看到了海洋能源新的方向。目前,连云港已经有多个县区(功能板块)提出建设海上漂浮风电场(光伏项目)设想,并开始相关可研。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密切关注县区的需求,并为其积极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并不断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组合发力,更好服务企业开展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东方风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
“全市还将加快建设核电、光热、抽水蓄能、氢储能等调峰项目,不断提升城市调峰能力。”市发改委能源处相关负责人田雨鑫介绍,当前,连云港市正全力加大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让连云港生产“风光无限”、绿色高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港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