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上,机床轰鸣,机械手闪转腾挪,丝毫不差的完成冲压、焊接、组装……在“双碳”战略下,常州经开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以数字化托举能效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贴上“绿色智造”标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截至目前,常州经开区荣获全国首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市级绿色工厂16家。
“工改+技改”,盆景变风景
去年底交付的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中试成果转化、产品展示、创新办公、配套设施于一体,吸引了一众高效益、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光。目前,园区容积率提升至1.92,签约入驻企业达76家,24家已投产,亩均税收有望达60万元。
“作为全区第一个园区更新产业园区,肩负的使命就是是要做标杆。”丁堰街道经发局局长施双杰说,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前身是鑫泰工业园,一度“厂中厂”问题突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园区容积率仅为0.64,亩均税收3.5万元。街道与联东U谷集团联手,探索“工业上楼”模式,让这块“躺了”多年的低效用地迎来转机。
常州经开区传统产业的比重较大,部分园区和企业长期存在低效高耗的问题,打造绿色工业体系转换新旧动能迫在眉睫。近年来,全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发力“工改”,推进“危污散乱低”企业整治,实施区域成片老厂房改造和“零土地”技改,倒逼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同时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以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为重点,推进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发展,一批企业打通生产、电力、供水、燃气等单位数据,构建起全新的“碳均轮英雄”平台。
步入祥明智能车间,电子屏上显示实时温度和湿度。看似快递柜的智能线边库,用于存放电子物料,工作人员只需扫描当天任务清单,柜门便会自动打开。在总装车间数十块显示屏上,每条产线的订单数量、生产状态、能源消耗等数据一目了然,“生产过程中如有机器出现故障,显示屏上对应的图标便会呈现为红色,若是物料放错位置,警报也便会响起。”公司信息化部长徐恩惠说。
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的中车戚墅堰公司,专门成立低碳领导小组,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和产品产量单耗指标,每月进行KPI指标经济责任制考核。企业安技环保部副部长冯涛说,实施的空压机节能、光伏发电、绿色照明等节能减排改造,实现能源消耗同比下降8.8%,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6.5%,碳排放强度下降8.5%。
“龙头”引领,链式绿色蝶变
位于常州经开区的一家喷塑厂,过去手工喷涂效率不高,产品的质量也不够稳定。今年,“链主”企业博瑞电力辅导其进行自动化改造,采用机械臂喷涂,每天喷涂柜机的数量从不足10台提升到近100台。“现在烘烤省时三分之一,质量稳定性随之提高,整个生产环节的能耗明显下降。”企业负责人介绍,随着产能提升,他们接到了更多订单。
记者了解到,在博瑞电力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中,供应商有绿色荣誉可以加分,年度考评也引入绿色考评机制,从而实现供应链绿色研发、工艺制造深入协同。“目前有800多家合格供应商,其中53家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常务副总经理刘海彬介绍,绿色理念正贯穿博瑞电力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的全过程,在外部延伸至上下游。以钣金箱式产品为例,博瑞电力在业内率先采用免处理板材导向、限位一体化成形的插拔结构,代替了“塑料导轨+钝化横梁”拼装结构,原材料回收利用率提升至99%,直接省略掉钝化表面处理,每年可减少工业“三废”1900余吨。
源于智改数转、绿色环保等方面的持续高投入,博瑞电力不久前获得了国家级绿色供应链荣誉,实现了常州经开区这一领域零的突破。走进二期厂区,数字大屏实时反馈生产所消耗的能源情况,实现电、水能源消耗以及光伏发电、高耗能设备运行、车间温湿度等数据实时监测,建筑用电量、用水量检测覆盖率90%以上。如在中央空调节能改造环节,企业通过增加设备自动启停、变频控制等功能,中央空调系统的耗电量较之前下降近30%,全年预计节约用电80万度;每年光伏自发自用电量达460万度,占公司用电总量的约20%,全年电费节约近200万元。
为推进传统产业从源头到末端的绿色化、低碳化,常州经开区组织企业前往天津等地参观考察绿色工厂标杆、灯塔工厂,邀请省、市专家开展培训,组织助企“服务员”联合第三方评价机构,帮助企业出具专业的评估报告。此外,对新列入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设计)产品的,最高奖励100万元;省级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绿色工厂、绿色领军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
向“新”而行,澎湃新动力
盘活存量绿色改造,做大新能源产业增量。随着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不断推进,常州经开区做足“新能源+传统产业”文章,瞄准电池、电机电控、制造装备等,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众多企业加速转入新赛道,澎湃出了新动力。
“这里营商环境好、产业链齐全,我们更多地要做技术攻关,拓展新项目。”芯科众联总经理崔巍目标明确,在细分领域引领新方向和技术指标,“原材料受限的情况下,我们在全流程生产中加入了对磁性异物的管控,颗粒数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崔巍表示,在此过程中,芯科众联花了1年时间技术升级,率先将涂层材料颗粒中值粒径实现了纳米化,有望实现量产,大大降低成本。
强化顶层设计,将双碳目标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及重大项目推进联动,依托企业的新能源项目落地,积极培育关联产业、生产装备、节能设备等制造企业。今年,常州经开区集中签约50余个重点项目,其中新能源及相关产业项目13个。
风能是新能源体系的重要构成,中国中车是世界风电装备行业的“火车头”。在遥观镇大明路东侧,中国中车新增用地约200亩,实施大兆瓦风电装备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主要用于风电传动系统扩能建设,新增1800台3—12兆瓦风电齿轮箱年生产能力。该项目是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的重大举措,也为企业发展与地方发展找到了新的战略契合点。
常宝股份专业从事特种专用管材制造与服务,近年来启动产线加热炉“煤改气”项目,实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成能源管理平台。同时投资约5.2亿元,发力新能源车用精密项目。“打造全球领先的车用精密管智能工厂,达产后年销售额预计新增5.2亿元。”常州常宝精特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建冬充满信心。
香港鸿钜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能源锂电精密零部件项目,总投资约1.5亿美元,新增用地约85亩,新建厂房及相关配套约9.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100万只/套动力电池配套精密结构件的生产能力,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新增销售约10亿元。
向绿而行,以绿色发展倒逼结构调整,一个充满自信、动能满满的常州经开区正加速崛起。
记者 孙婕 刘懿
通讯员 张卫忠 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