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常州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挑起“国家队”大梁
2021-09-16 10:17: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1
听新闻

竞逐皇冠明珠,常州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挑“国家队”大梁

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预计约900亿元,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石墨烯产业规模全国第一,高端碳纤维制备规模全国第一,碳纤维复合织物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新型碳材料作为新材料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常州摘下数个全国第一。当前,常州挑起“国家队”大梁,集聚资源发展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抢占技术高地,在国际化智造名城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十年磨一剑,集群集聚企业近2000家

走进中简科技生产车间,眼前这个国内第一条T700级高性能碳纤维百吨级生产线正在作业。“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中简科技当家人杨永岗难掩自豪,高原之上再攀高峰,企业目前正在筹划中高端产品扩能扩产的三期工程建设,以更为丰富的产能储备应对未来的市场需要。

碳 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直径只有头发丝的1/50,密度不到钢的1/4,但强度却是钢的7倍至9倍,是名副其实的“黑黄金”。2008年起,常州在全 国率先布局以碳纤维和石墨烯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核、两区、多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并在多个细分领域产业规模居全国 第一。“一核”: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两区”:以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核心的石墨烯产业集聚区,以常州国家高新区为核心的碳基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集聚区; 多基地:以常州经开区、天宁、钟楼、溧阳、金坛等多个园区为集群基地。

集 群效应日益凸显,目前常州新型碳材料集群已集聚企业近2000家,拥有中简科技、宏发纵横、科泰思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从 原丝生产—复材成型—装备制造—终端产品及相关配套的产业链。2020年底,常州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

发出政策礼包,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要 想抢占新产业新技术制高点,离不开当地政府“阳光雨露”持之以恒悉心培育。2020年,常州市政府出台了《新型碳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市领导 担任新型碳材料产业链链长,成立工作专班。加快建设新型碳材料领域全国首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石墨烯创新中心;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江苏集萃碳纤 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和“石墨烯材料研究所”。先后与中科院、西交大、北化工等50多个院所高校开展合作,累计达成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500 项,柔性引进院士10余名,吸引领军人才100余名。

“真 金白银”投入,不断增强集群企业发展底气。今年,常州出台了促进创新发展的20条政策措施,“十四五”期间,市区两级还将拿出400亿元科创资金,在五年 内形成2000亿投资规模,用于支持集群优质项目招引和载体平台建设。组建了江苏首只碳纤维产业基金,各类金融机构每年对集群的支持将超200亿元,同时 追加投入1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促进机构,完善集群公共服务体系。

发 挥中以、中德等合作园区的平台作用,打造一批国际合作示范园区,吸引科泰思、依索沃尔塔等一批国际领先的碳材料龙头企业在常投资项目50余个,累计利用外 资超30亿美元。培育宏发纵横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本土跨国公司,集群产品和方案遍及全球700多座城市,21家企业在海外设立了 研发机构,21个品牌入选省重点国际知名品牌领军企业名单。

五个争创一流,打造集群企业“首选之城”

采 访中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必须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十四五”期间,常州将对标世界最先进水 平,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碳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从五个方面争创一流,使常州成为新型碳材料领域创新创业人才的“首选之城”。

营 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升级版,开展“柔性引才汇智”行动,设立400亿元科创资金,建设总投资超百亿的龙城实验室以及300万平米以上 众创空间,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二是培育一流的集群骨干。坚持强链、补链、延链,招引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施新型 碳材料“十百千”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行业小巨人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织密一流的协作网络。以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为核心,发展壮大新型碳材料战略联盟。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全力打响“东方碳谷”品牌,举办碳材料领域全球峰会,提升集群知名度,扩大集群朋友圈。

汇聚一流的要素资源。聚焦新型碳材料产业,积极招引集聚各类金融资本,到2025年实现上市企业数翻番。围绕集群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研发中试、工业设计、产品推广、检验检测等能力支撑。

塑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倡导店小二理念,着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站式对企服务平台,为集群企业发展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