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鸟语花香、丝绦拂堤。走进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寅阳镇,“有事就找网格员。”这句话几乎成了群众的口头禅。近年来,寅阳镇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以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为着力点,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多措并举,有效发挥网格能量,用一件件小事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续。
推进硬件建设 激发服务潜能
“现在路灯修好了,晚上回家也不需要提心吊胆了,就算路上没人,心里也踏实”晁汀四组的张先生高兴地说。前段时间,张先生夜晚在家附近散步时,发现四组主干道有几盏路灯坏了,夜里一片漆黑。由于那几天还连续下雨,行走非常不方便。第二天一早就来到网格工作站,向网格员反映了这个情况。网格员接到反映后,立刻联系了村路灯管护人员,并沟通协调负责路灯维护的师傅进行维修。当天晚上,修好的路灯就重新亮了起来,张先生和其他几名夜晚散步的居民为网格员的工作效率大大点赞。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这就是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永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寅阳镇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网格工作站建设的主攻方向,着力解决网格员沉不到底的问题。在日常巡查督查中发现,部分网格员工作存在“机关化”现象,深入网格走访服务群众、排查问题隐患的精力不够,与群众的距离还不够近,建设网格工作站可以为网格员提供一个固定的工作阵地,真正让网格员下沉网格,开展服务。着力解决群众不方便的问题。平时,群众有服务需求或者遇到矛盾问题不一定能第一时间找到网格员,建设网格工作站可以为群众提供反映诉求、协商议事的场所,真正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着力解决网格治理不及时的问题。网格员脱离网格,致使有些矛盾问题、风险隐患不一定能发现,发现了也不一定能得到及时解决,建设网格工作站可以为网格治理提供平台,真正提升网格治理质效。
主动走向群众 突出服务效果
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寅阳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分类管理、突出重症、兜住底线”的原则,强化摸底排查,动态研判到位。充分发挥网格长“人熟、地熟、事熟、情况熟”的优势,入户巡查按照“户不漏人、人人见面”的工作要求,对辖区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地毯式排查梳理,逐一建立和完善个人档案,及时掌握和更新患者的现实表现、社会关系、发病案例等情况,切实做到“发现早、评估快、帮扶实”。
打铁还需自身硬,网格化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网格队伍。为打造一支“全能”的网格队伍,发挥网格员在各项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寅阳镇每月召开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开展平台信息上报培训、防范养老诈骗知识培训、调解知识业务培训等技能培训课程,进一步加深网格员对网格化工作的认识,帮助大家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做到把服务群众落实到网格,把排忧解难落实到网格,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到网格,为实现“小网格”服务“大民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落实责任担当 确保服务到位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让群众更安居是每个网格的奋斗目标。
陈健荣是裕丰村的网格员。对她而言,“巡查”是每天的必要工作,特别是独居、残疾的居民,她每天必看,网格群里反映的问题她也会带着去解决。“有问必答、有门必上,有问题必解决”是她的座右铭。“幸亏你们发现的及时,才能这么快找到我母亲,感谢网格长的帮助,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前阵子,一位耄耋老人独自在路边与马路中间徘徊,在裕丰村第一网格区网格长们的帮助下顺利送回家中。
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网格员每天在网格内走一走、转一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尽力解决;常态化进行入户走访,与村民聊天拉家常,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掌握民意,为乡村善治下好“先手棋”;定期对辖区的孤寡老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展开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及日常需求,做好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不间断开展政策宣传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全方位多角度将防范养老诈骗、电信诈骗、反邪教等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网格员用服务赢得信任,用责任维护和谐,让“小网格”促进群众幸福“满格”。
下阶段,寅阳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将牢固树立“随时随地倾听呼声、回应期待”的理念,做到有求必应一以贯之,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标准,以扎实的工作态度、高效的工作效率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