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解决矛盾是根,为民服务是本。北城区街道矛盾调解中心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因地制宜,发挥社区本土文化优势,积极打造一批叫得响、做得好的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
桑榆未晚,为霞满天。长龙一村社区汇聚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志愿者入室调解,以“银龄调解和谐万家”为切入点,以矛盾化解在基层为着力点,以和谐发展为落脚点,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打造“银龄调解”工作室。
近日,北街道长龙一村社区“银龄”调解工作室接到86号楼居民反映:其楼上老人经常无故对其进行谩骂,多次与老人及其子女沟通均无效果。接到居民诉求后,“银龄调解”理事会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上门了解情况,进一步了解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经了解,楼上的老人认为楼下的阿姨拿了她的凳子未归还,因此一直耿耿于怀,对其进行谩骂。楼下的阿姨不堪其扰,多次沟通未果,矛盾日积月累,一触即发。双方对立的情绪、日积月累的怨恨,调解工作难以入手。“银龄调解”理事会调解员们本着“以调为先、以调促和”的基本原则“双管齐下”,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一方面运用《民法典》关于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进行“有法有据”的释法分析,另一方面考虑双方的情谊,从“远亲不如近邻”的角度对当事人进行情感引导。在经过调解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多次沟通与协调下,老人的子女积极配合,积极解决双方矛盾。当事人情绪缓和,最终该起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状态。多年积怨一朝化解,此类邻里矛盾的根源未必在于事情本身,“银龄调解”理事会成员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事半功倍地实现“小事化了”。
邻里纠纷关乎唇齿相依的邻里生活,进一步则“狭路相逢”,退一步则“海阔天空”。处理相邻关系时,应做到欲惠己时先泽人,有一份真诚和“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大度,将心比心争取“人和”。
群众利益无小事,件件诉求皆民生。接下来,北街道矛盾调解中心将继续打造个人调解室,不断延伸触角,抓实矛盾化解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好做法,听民声、察民意,做群众的“解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