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近海派出所户籍窗口接到“12345”热线的转接电话,称有个近海镇的朱女士要咨询户籍业务。户籍窗口的工作人员小袁通过询问了解到,朱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湖北武汉法院工作人员的电话,该“法院工作人员”称,朱女士的老公在网上平台借了钱不还,要起诉朱女士老公,还要到启东调取朱女士一家的户籍,并称如果败诉,可能会影响他们一家的征信。
听到这些,朱女士有些慌张了,这时“法院工作人员”称,要想解决,需要跟对方公司的“律师”进行联系,并将联系方式给朱女士。通过联系,对方“律师”称如果想要不起诉,就得把他老公欠的4万元还清。朱女士本想跟老公核实一下情况,但因其老公在外地一时联系不上,对方“律师”又催着朱女士称这个事情必须马上解决,不然就要立刻继续上诉,朱女士怕影响征信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就按照对方的要求加了微信,并关注了对方推进的微信公众号。对方“律师”让其在公众号里进行还钱操作,这时朱女士不放心,就拨打了“12345热线”询问法院调取户籍的流程,因此才有了12345转接的情况,小袁通过朱女士的描述,感觉朱女士是遇到骗子了,就在电话里劝其不要轻信对方进行转账,同时还将这一情况上报值班民警。
民警了解后,马上联系了朱女士并与其见面,通过询问确认她还未进行转账相关操作后,告知朱女士这是遇到了冒充公检法诈骗,这类诈骗的惯用伎俩是诈骗分子将自己包装成公检法单位的工作人员,然后利用受害者对公检法的信任,伪造各种理由来诱骗受害人进行转账。
经过民警不厌其烦的宣传讲解,朱女士恍然大悟,表示以后一定会提高警惕,不会轻信网上的各种套路。民警叮嘱朱女士,公检法等国家机关绝不会采取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进行案件办理,任何要求提供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或者直接进行转账的,都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