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复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始终坚持用心用情办好“三件事”,激发党员教育活力、释放党建阵地效能、健全网格治理体系,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夯实基层“红堡垒”。
上好“一堂课” 激活治理“红细胞”
聚焦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上台阶、有载体、见实效,激发党员教育新活力,帮助“红细胞”蓄势赋能、淬炼真功。上好理论课。积极策划微党课、微分享、微故事、微电影等“四微”学用活动,衍生出“10分钟党课”“工地学堂”“青年学堂”等“小微套餐”,为农村党员补齐理论短板,打造“春耕、夏耘、秋收、冬融”365天不断学的四季课堂。上好云端课。针对流动党员、“两企三新”领域党员,将“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作为线上学习的“主战场”,开展“积分大比拼”,共举办“指尖课堂”“书记一对一”等活动51次。利用建成的“心联东疆”流动党员服务站,组织赴沪赴宁送学、座谈研学、建言互学。针对年老体弱党员送学上门,以结对共学形式打造“阅读红网格”,确保学习全覆盖。上好实境课。通过“走出去+实地看+现场学”的方式开展实境教育,让身边故事成为学习“活教材”。依托“垦牧讲习社”宣讲资源,组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示范讲,深入基层广泛讲,利用新四军一师师部驻地、苏北抗大九分校等红色资源,推行“点上沉浸式看+面上引导式讲”的学习模式,对不同类别受众对象,采取差异化措施。
建好“一阵地” 架起治理“连心桥”
聚焦“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服务常抓、群众常来”的目标导向,实施红细胞“五优”赋能工程,建设“红细胞先锋站”。传播党的“好声音”。组建“红色轻骑兵”队伍,充分发挥“理响东疆”品牌效应,在阵地共开展“共读半小时”红色书籍分享会15场,“初心宣讲”12次,“‘艺’心炽热 童心向党”等未成年人主题活动8次,辐射群众700余人。借阵地打造抖音平台,运用新媒体影响力宣传惠民政策、好人好事。延伸服务“多触角”。将阵地搬到群众“家门口”,并配备倪伯苍式的“红管家”、协助管理人员、和家睦邻调解团队、文明志愿文艺活动队。其中,526名无职党员认领攻坚任务清单75项,认领说理普法、解忧排难、创文爱卫、护邻送暖、兴村富民等任务清单438项,推行“群众点单+基层党组织派单+无职党员接单”的一站式服务。构筑文化“新高地”。就地组建艺术团,推出“你来点 我来演”的形式,为村民“订制送戏”。坚持党建与传统文化“双轮”驱动,以“手艺课堂+实地教育”的党员实训模式,将“手”艺人变为“守”艺人。将阵地打造为“红书房”,形成“试读-续借-共享”的良性机制,让“以书会友”成为村民日常,开展“老少伴读”“党的故事听我讲”等文化活动50余场。
织好“一张网” 融入治理“千条线”
聚焦科学“织网”赋能基层治理,实现群众幸福指数大提升、大满格。坚持党建引领“全域建网”。全面摸底排查,先后组建76支“红网格便民服务队”,服务队成员449人,覆盖服务人员13364人,按照“党支部+基础网格”作战模式,实行“微网格党员包格制”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日”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一帮一”“一帮多”、分组联系、到户到人的形式开展结对帮扶。坚持人网相适“优化管网”。在全镇农村无职党员占比94%的基础上,划分年老体弱无职党员、在村无职党员、在外流动无职党员三类人员名单并定期更新。制作“网格党员分布图”,因人制宜在网格地图中标出符合条件的党员姓名、家庭位置、一技之长等,在宣传栏对外公示。坚持精细治理“赋能强网”。以红细胞先锋站为中心点,提供8类便民服务事项和12项帮办代办事项,设置“共享药箱”投放点17个,推行“网格六进活动”,打通“15分钟党群服务圈”。通过“网格联动大走访”行动定期入户,辐射治理“千条线”,收集群众“需求清单”、盘点“资源清单”、议定“惠民清单”,累计认领微心愿200余个,办结“三棚”整治、公厕改造等民生实事5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