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通讯员 徐爱银 石轩)盛夏时节,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石东村的黄桃园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黄桃丰收季。这几天,常有游客慕名前来,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村民们也穿梭在桃林中,忙着采摘、分拣、装箱,销往省内外,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近年来,石港镇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摆在突出位置,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持续扮靓乡村、做强产业,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斑斓图景在“凤凰宝地”铺展开来。
活用土地“生金长银”
“7月上旬,公司试种的首批茯苓获得了丰收,这批茯苓已制成样本发往国内知名的制药厂。”7月31日,在南通四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茯苓种植基地,公司总经理金浩钰欣喜地说。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功效广泛,是以松木为寄生体的菌类植物,一般生长在松树根部。“90后”小伙金浩钰大学毕业后在福建从事了多年食用菌和药用菌种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市场资源。去年,他回乡创建了四时生物,利用秸秆、玉米等作为培养基,取代松木栽培出茯苓。今年3月,四时生物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占地近6亩的大棚可以放置近万包菌棒,此次首批试种了200包,收获200多公斤茯苓。
金浩钰介绍,公司还计划对茯苓进行深加工,制成茯苓银耳羹、美龄粥、八珍粉之类的茯苓祛湿茶等产品,让茯苓“土疙瘩”成为增收的“致富宝”。
除发展茯苓、石港黄桃、四港大闸蟹等特色农业,放大石港大米、石港窨糕、新中腐乳等农产品品牌价值,今年,石港镇还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扎实推动0.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建成百亩示范方5个、千亩示范方1个。近3年来共建成百亩示范方18个、千亩示范方1个。永久基本农田面积74210亩,已建高标准农田面积72053亩,已建成率97.09%,位列全区第二。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今年三麦种植面积6.08万亩、小麦单产437公斤、油菜单产265公斤,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同时,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镇建设,申报南通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家、市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2家。上半年,全镇13个村居村营收入达700万,其中3个村居达100万以上。
做大“农文旅朋友圈”
7月31日,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睹史院村老家菜地顺利完成基础升级改造,正在筹备进一步完善田园露营项目,让游客在绿意盎然中尽享田园野趣。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石港镇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自然水域地理特色和人文历史深厚底蕴,在睹史院村探索出一条“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之路:以15公里渔湾水道为线,串珠成链,招引“咖啡+户外露营”“圣耕园+实践基地”等新兴农旅项目落户,推动形成漫渔湾市外田园休闲文旅业态,蹚出一条集体经济致富的新路子。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村里还将规划‘烟火人家’下馆子田园野餐、非遗服饰汉服馆、‘乡下小院’网红民宿、‘海棠下’星空营房等旅游项目,建设直播达人培训中心,培养电商直播人才。”村党委书记镇永忠说:“我希望把睹史院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实现村富民强产业兴旺,让村民幸福感满满。”
石港镇还按照“以点带面、中心带周围”的思路,以睹史院水韵渔湾为中心,串联志田村的红色资源、四港村的人文资源、金庄社区的农业观光资源等要素,成立“乡村振兴农文旅共同体”。镇党委书记王冬表示,石港将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提升路线颜值与品质,成片发展形成“特色农业+历史名人+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的联动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农文旅朋友圈”。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8月1日,烈阳炙烤着大地,在四港村四港西路上,一辆洒水车正缓缓前行,甘霖洒向灌木丛,驱散了一丝暑气。
“今年,我们计划沿四港西路—思乡路—大桥东路,重点打造一条精品环线,全长2.5公里,目前已初具雏形。我们现在就是在四港西路上。”四港村党总支书记吴建峰表示,由于夏季高温,绿植需要加强管护,力争在秋高气爽的时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悠闲地散步,欣赏美景。
对照片区发展与村庄特色,四港村重点推进了水环境治理、农村道路改善、户厕改造等工作,努力建设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生产与生活相关联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截至目前,全村户厕改造率达90%,主干道路灯全覆盖,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攀升。
四港村的蜕变是石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石港统筹推进渔湾社区、志田村和四港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融合,打造“小循环”精品线路6条12公里。深入实施村庄清洁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改建进度居全区第一方阵,实施污水管网沿线企业污水接管工程,推进农村污水片区化治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依托特有“水乡湿地”资源,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村镇,美丽石港底色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