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扫二维码、足不出户联系代表、动动手指反馈意见、履职动态轻松查阅……乘风破浪,驾“数”而行。近年来,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人大结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联动推进“数字人大”建设工作,立足“好用、实用、管用”,推动数字技术与人大工作、代表履职深度融合,全方位展示草庙镇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规范建设,履职提效“智能化”
在上级人大的指导下,草庙镇人大高标准、规范化推进代表之家建设,在原来“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有设备”“六有”标准的基础上,迭代升级履职平台“家站点”建设,以赋码上墙的形式,将辖区内16个“代表之家”数字化,探索以“互联网+”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新实践。截至目前,63名镇人大代表的专属二维码按照网格化分工张贴于各选区的“代表之家”,方便群众随时通过微信小程序“码”上找代表,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
“通过数字化平台让群众了解人大工作、知晓政务政情、扩大有序政治参与,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接下来,我们将把代表培训集成到数字化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打造人大代表在线听课、视频‘补课’的学习新模式,推动更多应用场景与人大履职行权深度融合!”草庙镇人大办公室吴超介绍道。
线上履职,与民交流“实时化”
“二维码一扫,手机一点,照片一传,代表反映的意见建议很快得到了办理落实,让我履职更有动力了!”镇人大代表新场村妇联主席董玲莉赞叹道。
前几日,董玲莉手机上“数字人大”APP突然收到一条选民发来的“求助”信息:新场村四组有老百姓在承包地里倾倒猪粪,影响环境。董玲莉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确定情况后,通过“数字人大”将代表建议附带现场照片,提镇人大主席团。
随后,镇人大主席团启动线下流转办理程序,将代表建议转交镇政府办理后,持续督促镇政府及牵头办理单位采取务实举措纾民困、解民忧,将有猪粪的田块全部用机械深埋复垦一倍,还群众一个清澈良好的环境。
从整治人居环境到改善乡村医疗服务,从修建农四路到调处邻里纠纷,通过“数字人大”APP,草庙镇人大进一步畅通人民群众诉求渠道、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以及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截至10月底,草庙镇人大已通过“数字人大”APP收集并解决群众诉求21件,真正实现代表在身边、服务“零距离”。
掌上献计,采集民意“便捷化”
草庙镇人大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一个个来自群众的真实想法,通过“数字人大”APP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草庙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在草庙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镇人大代表通过整合在“数字人大”APP上群众提出的各类意见,整理出24条建议。镇人大主席团根据整理出的结果,挖掘问题的本质与根源,全面系统地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规律,对镇人大年度工作计划进行增写、改写、精简文字达37处,真正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
以“数”赋能,提质增效。今后,草庙镇人大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开拓思路、完善举措,把“数字人大”融入日常各项工作中,引导辖区内人大代表更深入使用,以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力量。(吴超沈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