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东台市五烈镇:挖掘红色资源 书写红色篇章
2025-01-26 08:5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由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编辑出版的《江苏老区》杂志刊登了五烈镇的专题报道《挖掘红色资源书写红色篇章》,详细介绍了五烈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依法保护红色资源,科学运用红色资源,大写重描红色篇章,推进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五烈镇是东台市唯一以烈士英名命名的镇。2010年4月,由原五烈镇、廉贻镇、广山镇合并组建的,五烈镇由唐学海等5位烈士而取名,廉贻镇由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朱廉贻烈士而取名,广山镇由溱潼区区长马广山烈士取名。新的五烈镇地处东台城关,北邻大丰区,西接兴化市,南邻泰东河,新204道、344国道交汇于此,贯穿全镇,镇域面积133.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44公颂,下辖22个行政村。


这片以烈士命名的英雄土地,红色资源底蕴深厚,红色基因催人奋进,五烈镇注重挖掘保护好红色资源,重墨书写红色篇章,使烈士精神代代弘扬,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每一寸土地都彰显着先烈的光华,焕发着后人的风采,先后获评全国卫生镇、全国生态镇,江苏省文明镇,特色文化传承小镇等殊荣。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深入调查,建立资源库。五烈镇组织老促会、民政办、退伍军人事务站等部门人员,建立专门班子,深入镇内外,查阅资料、走访座谈、调查考证,完成全镇红色资源和烈士后代的家庭状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分类整理,形成五烈镇红色资源信息库,现有以烈士命名的社区2个,村3个,烈士陵园、纪念碑3处,红色景点4处,登记在册的五烈籍革命烈士143人,居住在本镇的烈士后代3家5户52人。


红旅相融,扮靓红景点。五烈镇烈士文化园自1976年建成以来,一直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经过多次改造和扩建,整治出新,园区成为纪念、宣传、教育、红色旅游于一体的红色资源园区。园区占地2100 平方米,园中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底座与众不同,有5面,每一面都刻着一位烈士的姓名和生平简介,镌刻143名烈士姓名的英雄墙,寓意革命道路艰难曲折的九曲桥,陈列朱廉贻等7位烈士的生平标牌、事迹专栏,利用数字化、可视化、互动化信息技术,通过视频、文字、实物,展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光荣献身的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丰富烈士纪念设施的内涵,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景点。


王钰红色文化广场。王珏,中共党员,历任武装干事、武工队长、区队指导员等职。1947年8月不幸被捕,牺牲时年仅21岁。为纪念王珏烈士,投资165万元,在东里村王珏大桥南首西侧,建设王珏红色文化广场,占地 2260平方米,广场围绕“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主题进行科学设计,深度打造从“斜事性、体验式、场景化”方面入手,以“求学、立志、革命、就义、守望”等章节,通过墙雕、文字图画全面还原王珏烈士光荣而短暂的一生。用讲好红色故事来传承红色文化,更好地激励后人,不忘革命先烈,践行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投身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广场建成后,每年都有党员,干群、师生前来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依法保护红色资源

五烈镇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宣传《革命烈士保护法》、《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保护制度,明确领导分管,落实专人管护,纪念碑等设施的擦拭,场地的打扫,绿化的管护等日常工作,确保烈士纪念设施外观完整,题词碑文字迹清晰、场地整洁干净并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其土地,损坏设施,保持纪念各类设施完好无缺。


组织老促会、民政办、退役军人事务站等部门人员,走访在本镇的烈士后代,送上政府的慰问金和礼品,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所在村对居住房屋,一旦有损,及时修缮,确保安居,组织会员志愿者,上门打扫,农忙时帮助抢收抢种,体现党和政府对烈士后代的关怀。为孙保民烈士遗孀朱桂香老太隆重举行百岁生日庆寿活动,市镇村领导到场祝寿。为缅怀先烈,不忘先烈。2023年4月8日,在马广山烈土的家乡--广山村举行纪念马广山烈士诞辰100周年活动。2024年4月1日,镇老促会策划,东台市党史办、东台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五队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朱廉贻烈士陵园举办朱廉贻烈士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来自镇江市的朱廉贻后裔,五烈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老干部代表、师生代表、廉贻村干群代表等参加活动,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江苏网、盐阜大众报等1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科学运用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烈土精神一直激励鼓舞着五烈人,牢记革命历史,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中,践行新使命,作出新贡献,使红色基因传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凸显红色资源的价值。

以镇老促会牵头,多个部门联动开展红色村组行、比告慰先烈、比红色传承、比村民致富,企业结对红色村共建活动,摸清红色资源底数。深入以烈士命名的村和烈士牺牲时的所在村,进行调研,总结典型做法,推广成功经验。有7篇调查报告被主流媒体和内刊采用,《传统农业村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被《中国老区网》采用,《厚植文化元素,助推乡村振兴》被盐城市老区开发促进会、盐城市经济学会编入《乡村振兴对策论文集》并评为二等奖。2023年9月16日,东台市企业结对红色村现场推进会在五烈镇开;2024年3月11日,盐城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一行三比”总结表彰大会上,五烈镇荣获一等奖。


讲好红色故事,接受红色教育激励红色后人。五镇组织资深人员,编写红色教材,制作先烈事迹专题片。编辑《五烈英烈事迹印记》,在《幸福五烈》微信公众号开设《红色故事》

专栏,有史可学,有料可见,盐城市“百姓名嘴”、镇社区教育中心吴春才撰写的《红色五烈薪火相传》获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优秀案例一等奖;镇有关部门组建“五老”宣讲团,进村入企到校,宣讲革命烈士事迹,并与受众共同研讨怎样学习传承,践行烈士精神。


每年清明节、七一节、烈士纪念日,五烈镇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祭扫烈士碑(墓)、寻访烈士足迹,学习英雄事迹。组织中小学生撰写命题作文、红色日记,进行评比表彰奖励,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五烈镇这片英雄土地,红色血脉历久弥新,五烈人深知不忘初心才能创造未来,铭记先烈才能永不忘本,一代又一代以英烈为榜样,大写重描红色篇章,担当作为,实干争先,各项工作焕发红色新气象,取得新进展,红色堡垒牢固坚强,工业经济突飞猛进,现代农业亮点纷呈,商贸流通异军突起,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善,民生福址,不断增进。(吴建东 杨春迎 杨庆云 何国庭)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