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0日,来自江苏常州的天合光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开市铜锣,成为科创板第109家上市企业。自去年7月科创板开市以来,已有47家长三角公司在这里登陆资本市场,这个数字占到所有科创板已上市公司的近一半。为什么长三角的“科创之花”能够开得如此夺目?近日,记者进行了调研,还原“花开”的历程。
国内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长三角,地域面积不足全国的二十六分之一,常住人口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却拥有全国20.8%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全国近20%的两院院士。“作为全国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与科创板可谓‘天生一对’。”招商证券分析师金晶认为,从科创板第一股,到科创板并购重组第一股,来自江苏的华兴源创,可能正是整个长三角“敢为人先”科创精神的最佳实践。
2019年7月22日,在科创板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中,华兴源创率先走完审议、注册等流程,首家启动IPO。2019年11月29日,上交所公布科创板并购重组审核规则,助力科创企业做优做强,一周后,华兴源创就推出了科创板首个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再次“第一个吃螃蟹”。
记者从华兴源创了解到,公司此次以11.5亿元并购的欧立通,主营业务为智能组装及检测设备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与华兴源创同属专用设备制造业及智能装备行业。作为国内领先的检测设备与整线检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华兴源创一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本次重组购买的资产符合科创板定位,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具有协同效应,有利于促进主营业务整合升级和提高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在长三角三省一市,分布着众多像华兴源创这样埋头苦干、厚积薄发的优质公司。当芯片成为触动国人内心那根“刺”的时候,来自上海的澜起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供应商,证明了中国的“芯”力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曾受制于电池瓶颈,来自浙江的容百科技在高镍材料领域率先取得了突破,极大满足了电动汽车对更高续航里程的需求。今年6月,专业从事环保在线监测仪器等分析检测仪器研发、生产、销售的皖仪科技成为安徽首家获批注册科创板的企业。
政府建“花园”资本浇“活水”
“优质公司是种子,离不开养育它们的土壤,根据我的观察,长三角针对科创板的配套政策,可能是最完善的,力度也是最大的。”金晶介绍,刚刚实现“零的突破”的安徽,早在2018年年底,就成为首个在文件中明确对登陆科创板上市企业给予奖励的省份。
安徽省合肥市金融监管局的一名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自科创板提出以来,该市第一时间在全市遴选出50家科创型企业,作为科创板上市后备资源储备和培育,并通过设立科创基金、加强政策扶持、优化政务服务等举措,不断提升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实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家企业申报科创板。
同样,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和江苏证监局很早就建立“企业科创板上市服务直通车联系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上市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大大提高了全省申报企业获得受理、通过审议和取得注册发行许可的成功率。
政府搭建的“花园”,还需要资本的“活水”灌溉。作为全国创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长三角众多投资机构成为优质公司登陆科创板的重要推手。虹软科技是浙江的一家科创板公司,背后的投资机构既有具有政府背景的财通证券、杭州牵海创投等,也不乏苏州瑞华等私募基金,正是这些机构“接棒”将虹软科技推至科创板。
“私募基金的进入,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在规范公司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江苏证监局一位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今年4月,江苏已备案私募基金3283只,管理基金规模7353亿元,且江苏私募基金的主要特点是股权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多,金额占比超过90%。数据显示,江苏2018年以来新增的上市公司中,80%以上在创业阶段有私募基金支持。
从“天使轮”到IPO退出,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上海科创基金总裁康鸣就表示:“上海科创基金积极引导子基金和优秀项目落户长三角,截至2018年末,78%已投资子基金注册在长三角。从子基金投资的项目来看,上海地区投资占比35%,长三角地区投资占比56%。”
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独行快,众行远。
长三角盛开的一朵朵“科创之花”,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见证了整个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6月6日,浙江湖州举办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16家来自三省一市的龙头企业,就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量子通信干线网络、培育和发展量子通信战略性新兴产业达成共识,它们将建设互联互通、管理协同的长三角量子通信网络,共同推进量子通信应用,培育量子通信产业,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量子通信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集群高地。
16家公司中,就有来自安徽的科创板“选手”科大国盾,今年6月4日,公司获准注册,将成为科创板“量子通信第一股”,中国量子通信的商业化也将因此迈出关键一步。
“随着中国向全球产业链上端迈进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和紧迫,具备比较优势的长三角要把全球产业链集群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集群当中各城市各公司之间需要密切互动,一方面能够共同提升中国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抵消全球产业链的不稳定性。”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记者。
已实施一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长三角要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按照集群化发展方向,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科创板重点聚焦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恰恰最有条件打造成产业集聚区。”金晶认为,这些产业需要高密集型科技人才的聚合,长三角基础最牢,加上更好的产业政策和科创环境的支持,具备先发优势。
不过,金晶也提出,优势也是一种挑战,对于长三角而言,不能前行就是一种倒退。她认为,长三角三省一市应该将目光锁定国际前沿科技,进一步创建新机制,挖掘并发展更多的具备前瞻性的科技项目,同时促进各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调配各种市场资源要素,特别是投融资渠道的充分流动和合理分配。如果这些举措都能到位,未来上市的科创板企业,仍有可能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记者 陈 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