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南航长空靶机供靶团队:大漠深处铸重器
2021-03-17 12:37: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杨频萍 通讯员 黄绍军

今年年初,戈壁深处,天寒地冻,凌晨时分伸手不见五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靶机西线试验队已进场开展放飞前准备。

随着发动机轰鸣声越来越响,点火飞行时间越来越近,“轰”的一声,伴随着火箭助推靶机腾空而起,不久就传来成功命中的喜讯,队员们还没太多时间欢呼,就再次投入到新的靶机放飞准备中。

圆满完成供靶任务的背后,是团队连轴转的工作节奏。队长张元杰记得,今年1月27日,在玉门关外场,团队下午5点接到了紧急供靶任务,“只给了两天时间准 备,而我们一般需要七天时间。”张元杰告诉记者,大家立即高强度地运转起来,领导亲自上阵作业,总体、电气、飞控、动力、机体,测控的同志们连续工作16 个小时,仅仅休息两三个小时又投入工作。

长空系列靶机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传统优势型号,承担着为国铸重器的重要使命。2020年年初,南航无人机研究院临时组建了长空靶机西线试验队,赶赴西北某试验场,从大漠戈壁到渤海之滨,团队奔波辗转了6个供靶场地。

疫情期间,交通尚未恢复,试验组织方要求各试验队不得在途中停留,试验队员从南京到试验场需要先直飞到离试验场500多公里的某地,再统一乘车进场。乘车 途中,试验队还遇到了车辆爆胎,万幸开车的同志经验丰富,大家在茫茫戈壁上等待试验场另派车辆来救援,试验队员到达试验场已经是第二天凌晨5点了。说起这 段经历,很多队员都只是一句“还好还好”就带过去了。

张元杰说,从严寒到酷暑再到严寒,大家在装备试验场奔波,外场试验最低气温达零下20多摄氏度,为保证靶机电瓶顺利供电,队员们每天随身携带重达近100公斤的电池,辗转于试验阵地和住宿点,路上就将电池抱在怀里,以避免电池受低温影响而无法正常工作。

在2020年,长空靶机西线试验队创造了年最长外场试验纪录。试验队员平均出外场超过200天,最长连续出外场245天,截至2021年2月2日最长累计出外场313天。

试验队员陈红娟已经56岁,是退休返聘的老职工,也是长空靶机西线试验队中唯一的女队员。然而,试验队313天的外场试验纪录正是由她创造的。生活上,她 是全体试验队员的大管家,试验队员工作服破了,她总在第一时间主动帮着缝补好;试验队员有个头疼脑热,秘制姜茶总是热腾腾地灌满队员的水壶;外场生活艰 苦,她到厨房想着法地给队员加餐,南京风味的馄饨、烙饼……让队员们在茫茫戈壁上,也能品尝到家的味道。试验队里年轻的试验队员都亲切地称她为“红阿 姨”。但在技术上,“红阿姨”负责着靶机的飞控分系统,是不折不扣的技术专家。每到任务节点紧迫的时候,她总是风风火火亲自动手,一顿熟练的操作,速度让 年轻队员自愧不如。

在一次仿真试验中,团队分队长傅宁献记录的仿真飞行时间引起了谭红明总师的注意,根据仿真飞行速度推算,这个仿真飞行时间明显有些慢了,这将可能影响到试 验任务协同时间的正确性。后来经过多次查找分析,发现是因为外场环境温度太低,超出工控机的工作温度范围,造成计数异常。小小细节,决定任务成败。傅宁献 回忆说,“总师的严谨让我觉得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机体对接、电气和飞控单元测试及综合仿真、动力试车、全系统联调等各项准备工作需要多个技术团队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张元杰告诉记者,长空靶机供靶主要承担着为国家重要装备提供科研、定型、批检等任务,技术难度大、自然条件苦、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大、协调跨度广。截至目 前,无人机供靶团队已连续供靶39架次,刷新了年供靶量、连续成功供靶量和单日供靶量等多个纪录,“大家对型号装备生产及交付充满信心,也对新一年无人机 事业充满期待!”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