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全球赛道发令枪响,中国白皮书描摹未来场景
2021-06-23 09:30: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 本报记者 蔡姝雯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6G会怎样?我国IMT-2030(6G)推进组6月刚刚发布的《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说,未来,6G将助力人类社会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美好愿景。

上周,第五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区块链赋能6G移动通信体系构架和技术原理白皮书》,高峰论坛和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围绕6G展开演讲和探讨,在思维碰撞中深入展望、直面挑战,满怀信心奔赴未来的“万物智联”。

紫金山实验室

参与中国6G白皮书起草

移动通信向来“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按照这一发展节奏,业界预期2030年左右6G开始商用。为把握6G技术的制高点,目前全球各国竞相布局,紧锣密鼓开展相关研究。

美国已启动“具有弹性和智能的下一代(NextG)无线宽带网络”研究计划;芬兰诺基亚与瑞典爱立信领衔成立了Hexa-X联盟,受到欧盟“地平线 2020”(Horizon 2020)研究与创新计划资助;芬兰奥卢大学联手产业界及多国大学的专家成立“6G旗舰”组织,致力于6G通信技术的先期研究;韩国政府投资2000亿韩 元用于6G基础研发布局,并计划在2026年启动6G试点;日本则制定了B5G发展路线图,与美国合作投资45亿美元用于B5G/6G技术研发。

谈及我国6G研究进展,在未来网络发展大会高峰论坛上,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表示:“去年的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我们主要讨 论的是关于6G的愿景,而今年我们已经逐渐梳理出应用场景、整体技术框架以及重点研发内容,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6月6日,我国IMT-2030(6G)推进组发布自成立以来第一本技术白皮书《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紫金山实验室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参与了白皮书的起草。

白皮书指出,6G在5G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支撑智能体的高效互联,将实现由“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跃迁,成为联接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纽 带,最终将助力人类社会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美好愿景。未来6G业务应用将包括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 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等。

白皮书描绘了丰富的未来生活的场景,比如“通信感知”可以在通信之外赋予用户更多的服务能力,比如环境重构、精准定位等;“普惠智能”让未来社会的每一个 设备都成为智能体,智能体之间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传输,还可以实现协作与学习;“数字孪生”使一切人机物都可以实现虚拟化、数字化;“全域覆盖”将使地球上 再无任何移动通信覆盖盲点等。

相比5G迭代内涵何在

智能化和内生安全

与5G相比,6G如何更上层楼?与会专家多次提到了“智能化”和“内生安全”。

“6G时代肯定会有一个新的体系,特别是智能的嵌入以及区块链的嵌入。”尤肖虎说,如今对能耗的要求越来越高,5G已经面临这方面的瓶颈,6G时代应该不再依赖于摩尔定律的发展,而是走我们自己的路,要研究适合于6G的芯片以及计算架构。

梳理国外有关6G的研究,也会发现“通信智能化”趋势: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NextG,强调嵌入式计算能力和AI技术带来的变革,以及强调网络弹性;欧 洲Hexa-X联盟认为6G技术需具备智能连接、多网聚合、可持续性、全球覆盖、极致体验及值得信赖等6大特征;日本总务省发布的B5G促进战略,认为 AI是未来实现海量数据治理和交换的基础使能工具。

“绿色、智能、安全将会是6G更加显著的特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高同庆说,未来,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将安全融入到网 络架构的总体设计中。他认为,6G有望实现能力内生,网络自演进、自优化。目前中国移动在IMT-2030(6G)推进组牵头业界首个“6G智能内生网络 架构”研究项目,阐述智能内生内涵,以及如何在架构中实现智能内生。

高同庆认为,6G将推动社会走向数字孪生和智慧泛在,真正实现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交互。这其中包括场景虚实交互、网络立体覆盖、绿色智能安全、能力多维协同、生态跨界开放、学科交叉融合。“6G融合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技术要素,有望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带来全新的更深刻的变化和不同的体验。”

在未来网络发展大会闭幕式上,紫金山实验室及东南大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区块链赋能6G移动通信体系构架和技术原理白皮书》。“考虑到未来6G应用需求和 应用场景,我们试图建立一个面向6G的可信任的移动通信体系构架,实现区块链和无线通信的深度融合,来提升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尤肖虎说。 围绕6G的研发,课题组就如何把区块链嵌入到6G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目前已有初步的进展,包括基于区块链的6G无线接入的共识机制、合约机制、可信 任接入机制及数学表征方式等。

基础创新天花板待破

“全频谱”挑战仍在探路克难

“6G的发展将与网络技术发展深度融合。”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说,区别于过去依靠单一的技术提升整个网络的性能,未来网络的变革创新更多依靠组合技术提升。“将不同的网络体系融合发展,才能产生真正属于我们的未来网络变革。”

展望6G,中国移动提出“分布式自治网络”概念,希望未来网络可以实现分布式的网络自管理、自组织。这种网络架构需要“3+3+1”七项关键技术支撑其发 展,其中包括三大关键架构技术:数字孪生网络、算力感知网络、空天地一体化组网;三大关键能力技术:可编程网络、网络智能化、确定性网络;一套通用协 议:SRv6,实现去哪里、怎么去、去做什么。

段晓东举例解释道,数字孪生网络是一个具有物理网络实体及虚拟孪生体,且二者可进行实时交互映射的网络系统,它可以实现网络的闭环控制,以及全生命周期的 管理;而算力感知网络可以实现基础资源灵活调度,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处不在,智能无所不及。

6G技术已经初露头角,但整体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还面临诸多挑战。

高同庆指出,首先是基础理论方面,香农定理和摩尔定律已逼近极限,6G急切呼唤基础理论和源头技术突破创新;其次是技术标准面临着国际分化风险,6G能否 形成全球统一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此外,还有产业模式存在不确定性,生态构建难度进一步加大等挑战。“相比5G来讲,6G会拓展更多的场景,融合更多的领 域,赋能更多的行业,生态构建的广度和深度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会更高。”

尤肖虎则认为,6G应具有“全覆盖、全频谱、全应用、强安全”的特点,但以“全频谱”来说,还面临着频率高不见得就一定传得进的问题;“全覆盖”面临的问 题则是,如何实现动态按需覆盖,“比如说边缘以及海上业务都是非稀疏性的,要实现按需动态覆盖才比较经济。”另外要实现地面真正的融合,意味着天上的天线 阵列要足够大,究竟要多大的天线阵列放到卫星上去,这就构成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面对挑战,需要跨界协同,携手构建创新合作的大生态,发动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国家实验室、产业、企业、院所一起合作,推动全链条创新。

尤肖虎表示,我国的6G研究已然开启,紫金山实验室正在把各方面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面向问题、解决问题,目前多个项目也已落地江苏。“比如CMOS毫米波超大规模集成相控阵、5G/B5G基带电路自动生成软件以及此次大会发布的紫金云踪等。”

标签:
责编:梅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