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碳排放管理员:一笔一画,书写“双碳”梦想
2022-05-06 09:11: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冯圆芳  
1
听新闻

今年38岁的大唐南京电厂环保管理人员、碳排放管理员郝利军,见证了平平无奇的“碳”成为明星的过程。

在他印象里,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3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送审稿提交审议。2016-2018年,对重点排放单位的起底摸查紧锣密鼓地展开。2020年,《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发布,随后,中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

“一开始,我以为不过是口号喊得响,但后来发现不是。”郝利军所在的大唐南京电厂,前身可追溯至我国第一个官办电厂“金陵电灯官厂”,如今隶属于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中国大唐集团。预感“春江水暖”,2017年,大唐成立了碳资产公司,对自家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摸底,郝利军回想起来,感慨“那是在经验的真空地带摸爬滚打”。从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一头扎进电厂、从事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工作的郝利军,就这么被时代浪潮推向了“碳圈”的时髦职业——他成了厂里的一名碳排放管理员。

电厂到底排放了多少碳,管理员须做到心中有数。计算碳排放量似乎并不复杂:就拿煤这一碳排放源来说,根据第三方检测出的煤质化验报告,可得出一吨煤的含碳量;再根据每个月用了多少吨煤,结合碳的氧化率,即可算出每月燃煤所产生的碳排放。

然而,数据的准确性是这项工作的灵魂。“煤的使用量是否准确?称重系统是否无误?盘煤记录是否清晰翔实?购煤的发票有没有妥善保管?对煤的采样是否合规?煤炭存放过程中的损耗有无考虑?……”郝利军列出了一长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细则。碳排放管理员就像企业的管家,心里得有算盘、有账本,拎得清千头万绪,才能在影响人类命运的碳中和时代里,守好自己的那关键一环。

2021年3月,人社部等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新职业,负责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碳排放管理员”赫然在列。新职业甫一发布,“需求上千万人才,如何成为碳排放管理员”即登上热搜。郝利军却忍不住给“考证大军”泼盆冷水:如果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只是单纯考个证,你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

仅拿煤炭取样来说,电厂每日燃烧的煤质并不相同,为了尽可能保证碳排放计算结果的客观性,工作人员需在每天三个不同时段分次取样,然后将一整个月的采样结果送去化验。“如果没有在基层工作过、不知道这些细节,就会套公式计算,你怎么可能得到准确的结果?”从24岁进电厂工作,郝利军早就熟稔从购煤、卸煤到进仓、烧煤、发电的一整套流程。看来,做好碳排放管理员,首先还得“不娇气”。

2021年12月31日,中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截止。据业内人士透露,江苏发电企业大部分处于盈余状态,也就是说,经过科技创新、节能减排,这些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低于国家划定的基准值。那些盈余下来的碳排放配额,就成了企业宝贵的碳资产。

郝利军的同事潘海涛,是大唐江苏发电有限公司的一名碳交易管理员。他形容自己的工作像炒股,每天盯着碳行情,观察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涨跌幅……和一般股民不同的是,他打理的是企业的碳资产,也最能直观地感受到企业降碳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甜头。潘海涛透露了一个数据:2019年至2020年两年间,该公司盈余下来的碳排放配额,市值近亿元!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连碳排放权都有了商品属性?踏入电厂整整20年,电力行业的今昔巨变让潘海涛感到恍然如梦——新世纪初,电力行业厂网分离,初步建立起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2010年后,新能源加速崛起,目前,江苏正加快建设近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规划研究深远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海岸线50公里外的远海都被纳入了风电布局;关注企业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贡献的ESG绩效,近来成为企业关注的对象,“有的出口国规定,企业用电须达到15%或20%以上的绿电份额,产品才能准许进入该国市场,这反过来又加速了电力行业的绿色转型。”潘海涛说。

即便是传统的火电项目,事实上也已经颠覆了“浓烟滚滚”的传统想象。“早在2015年,我们就成为全国第一批、省内第一家超低排放的电厂,做到了烧煤跟烧天然气一样清洁。”郝利军的介绍让行外人颇感意外。近年来,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加码”,环保电价、超低排放电价等奖励措施花样迭出,火电企业纷纷使出了节能降耗的洪荒之力,作为环保管理人员,郝利军在自嘲“黔驴技穷”的同时,也由衷地为山更青、水更绿而高兴。

去年年底,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给大唐南京发电厂发来了一封感谢信,郝利军没想到,自己竟被点名感谢。

“继续履行好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一如既往地做好、做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上扛起绿色发展的国企担当,为建设‘美丽古都’‘四高城市’作出更多贡献……”收到感谢信那天,郝利军没忍住,在朋友圈写下了豪言壮语。伟大的“双碳”梦想,中国在世界面前许下的庄重诺言,正在郝利军和同道者们的一笔一画中,变成时代命题下的中国答卷。

标签:碳排放;科技创新;节能减排
责编:颜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