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福欣农场工作人员应用无人机巡田后,发现就两块地方有草,直接精准除草。
夏天的田野,满眼是翻滚的稻浪,果蔬棚里一茬茬地换着新苗,可田间地头几乎无人出没……
近年来,“无人农场”概念正在南通快速变成现实,而这,正是基于南通深度老龄化导致劳力短缺的现实,以及“智慧农业”勃兴的背景。农村青年创业创新联盟正以强有力的组织纽带,催生着这一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劳力缺乏短板凸显
“大同村总计5186人,去年去世125人,出生仅9人。”7月22日,面对满园翠冠梨,如东县大豫镇大同村村支书、身兼南通农村青年创业创新联盟如东分盟主的冯金辉,在喜获丰收的背后,难掩梨业后继无人的忧虑。
无独有偶,7月10日,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送水果玉米下乡,广受海门包场镇锦明村村民欢迎。但首届培训班67名学员,几乎找不到50岁以下的。年已83岁的村民组长施少新壮心不已:“我种3亩玉米,每亩收800斤玉米籽,没钱赚。改种水果玉米,有前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南通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达到30.0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2.67%,两个指标都在省内高居榜首。除了崇川区和南通开发区外,其他区县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已超过14%的深度老龄化标准,如东县这一比例高达29.98%,60岁及以上占比达到38.91%。去年年初,尽管常住人口历史性超过户籍人口,南通人口深度老龄化趋势开始逆转,但是创业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青年农人空前匮乏,仍然是困扰“三农”的突出短板。
科技创新转变方式
7月19日,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反馈数据显示:2022年南通夏收粮食面积平、单产增、总产增,其中小麦总产创历史新高。这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农民平均年龄接近60岁的南通,实属难得。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敢认为,在持续创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释放国家种粮政策利好激发潜力等诸多因素之外,市委、市政府组建市农村青年创业创新等“7+2”联盟,汇聚“新农民”“新技术”磅礴伟力,实现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到智慧、从智慧到无人的历史性转变,是取得成绩的内在动因。
7月23日,如皋白蒲沈腰村,青年双创联盟盟主杨镇华打理的福欣家庭农场田头,南京农业大学“朴侬智慧”科技志愿团团员、博士于明磊正在用无人机巡田。该志愿团共8人,均为农情信息监测诊断、生产系统模拟、精确管理决策等方向硕、博士。
“无人机巡田效率可太高了!我家180亩水稻,以前巡田靠脚,费时费事又费人,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搞定。”杨镇华连呼轻松。“无人机能全方位、无死角地把稻田图像拍摄下来,分析水稻长势,同时进行杂草识别。”于明磊介绍:“通过无人机多光谱图片,可进行精准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同时,运用智能传感器技术,不管人在哪里,只要打开手机App,就能看到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和肥力指标等关键数据,并进行调节。”目前,“朴侬智慧”在如皋、泰州等地托管服务面积超过3万亩,合作示范基地8家。
无人农场未来可期
只闻机响不见人忙,通州刘桥镇蒋一村新熟麦田里,智能收割机马达轰鸣来回穿梭,空无一人的驾驶室里方向盘自动调整,路边机手手机刷新着实时传输的收获数据。这台能自己看路、自己前进的智能收割机,拥有智慧大脑——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可用卫星提供高精度定位信息,实现自动行进、转弯、掉头和避障等精准作业。
三夏无人作业新模式,在通州、海门全面展开,目前初步建成5个“无人农场”。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处处长姜广林介绍:“如东虹腾土地股份合作社千亩无人农场,今年又列入省级试点。”
智慧农业是无人农场的底层逻辑,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终极结果。农村青年创业创新联盟组织推进,让丛琦农场丛小林等大批农机新锐脱颖而出,也令刚刚获评省乡村振兴正高级技艺师、开心农场场主曹荣倍感欣慰:“无人农场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施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得靠青年。”
智慧农业和无人农场的历史演进,不仅逐步解决“谁来种地”难题,也为双创联盟青年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7月20日,市农业农村局34位全国农业名校毕业生下乡,用激情、汗水和智慧,书写南通现代农业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