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听,耳边的奇妙世界
2023-12-15 15:05: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杨民仆 盛馨予  
1
听新闻

在地铁上、公交车上,如果看到有人戴着耳机,时而会心一笑,那他很可能在听有声书、相声或者播客等。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听上一段音频,已经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常态。

声音主播通过艺术化的表达,让文字变得直接、亲切和立体,带给听众一种独特的场景体验,又温婉含蓄地承载听众的情感。声音主播有怎样的故事?不断拓展的音频产品为什么会逐渐“走入”你我的耳朵?音频为信息的传播带来怎样的变革?

心灵陪伴,生活更加“悦耳”

音频,剥离了视频、文字等感官刺激,只剩下声音的陪伴,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不仅可以放松、减轻压力,似乎还产生一种情感得到释放的心理共鸣,让听众在奇妙的世界里寻找到心灵栖息地。

90后声音主播“凤洋有声”是河南人,他曾是一名专车司机,在孤独、疲惫、漫长的公路之旅中,广播是他的好伴侣。开始他只是听音乐,但时间长了也觉得单调。闲暇之余,他打开司机微信群,看到很多人讨论有声小说,于是他也试着打开听,不知不觉就迷上了。闲下来,他也刻意跟着模仿。其他人听到他的声音都很吃惊,“惟妙惟肖,完全不亚于专业主播。”

“我能不能也录一部呢?”有了这个念头,“凤洋”开始看录制有声书的教程,学习老师发音、语调的抑扬顿挫,并试着接单。2019年6月,他接到了第一单——400万字左右的小说。“那时我还在外面跑车,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录制完成。”听到对方非常满意的赞许后,他决定转行全身心投入主播工作中。“凤洋”向记者回忆起这段往事依然激动。

2020年,他正式签约喜马拉雅。如今演播的有声书已有30多本,并拥有了80多万粉丝。记者看到一位听众在作品后评价:“‘凤洋’主播的声音好听有磁性,让人听着舒服,似乎我又回到书中的年代。”

马寅青的声音则是委婉动听,给人暖暖的感觉。从流行的都市网文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样的世界名著,听众很容易被这些娓娓道来的故事打动,可以度过闲暇时光,或深夜陪伴入眠。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声音背后的主播,其实是看不见的视障者。

90后马寅青从小失明,收音机是她年少时最亲密的伙伴。她的父亲期望她成为一名按摩师,然而随着对广播剧接触越来越多,马寅青觉得应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2019年,她成立了公司,如今已录制240多条有声内容。她不仅在主播界脱颖而出,还养活了一个20多人的视障主播团队。《福布斯》每年寻找年龄在30岁以下,在各个行业内崭露头角、深具潜力的年轻人,马寅青曾入选福布斯中国2021年度U30榜单。

“互联网和科技的进步让我们视障者能够和普通人一样平等生活。”马寅青说,“我们希望追逐内心的光明,并且希望世界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与“凤洋”、马寅青主播畅销小说不同的是,主播“潮羽”专注于经典美文,他的栏目叫《365读书》。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读给大家听,大家通过我的声音,解放眼睛,用耳朵去阅读优秀的文字,获得心灵的慰藉,或者智慧的启迪,也可以只是把节目当作生活的背景音,继续着各自的忙碌,每晚的节目就是我和大家的双向奔赴。”于是,2015年至今,每日一更成了他的习惯。在这过去的8年里,“潮羽”一直竭尽全力地去兑现当初向听友许下的“做一档有灵魂的读书节目”的承诺。

在他的评论区有这样的留言:“刚听365读书的时候我才中学,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以前自己听,现在带娃听;很怀念上学时听着365读书,课间被偶然飘进耳朵里的一句话击中心事,然后专注地听完了全文。”每当看到这些,“潮羽”都备受感动:“通过一篇文章,完成一次众多心灵汇聚的交流,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这个世界需要这份美好。”

“拥抱能让人获得安慰”,在播客节目《时而散步》的主创“六一”设想的场景中,则是“独自一个人的时刻,一个声音温柔地在我耳旁诉说,可以和身边的人拥抱”。曾经她的工作节奏很快,加班很多,回家又有琐碎的家务。感觉自己状态越来越差,缺少自己的空间,“我把自己弄丢了。”偶然一次,她被一个播客迷住了,心情安静下来,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跳。“那一刻,我被治愈了。”“六一”突然觉得:“想让更多和我一样的人也看到希望。”

如今,《时而散步》已经更新了80多期,谈家庭、职业、友情等,“六一”收到很多反馈,听友杨晨辉留言说:“多年前某件事一直难解,听完这一期播客,就像做完了一场心理咨询,释放了很多压抑的情绪。”另一听友说:“我特别累的时候,想一个人待着,打开《时而散步》的一期,听着节目里的对话,就会有充电和休息的感觉。”

音频为什么能成为心灵的陪伴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解释说:“虽然现在观看短视频也很流行,平台会根据大数据分析推送你喜欢的内容,但由于有声书、播客等长音频内容叙事性更强,更具沉浸感和陪伴属性,也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如通勤、助眠、亲子陪伴等,因此更能增加用户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从而提高用户黏性。”

刘永昶强调说,音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声音的世界里,人人是平等的。不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不会有职业的歧视或者以貌取人,因此相对来说,声音交流几乎没有隔阂,更易听到内心深处的表达,从而打动人心,音频也就更容易成为人的心灵慰藉地。

知识付费,渐成时代潮流

随着音频内容制作和输出的不断创新,大量的用户也愿意为高质量的音频内容付费,知识付费渐渐成为一股时代潮流。

主播“有声的紫襟”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登上福布斯2019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目前已拥有2000多万粉丝。他还创造了一个纪录,他读的有声书,成为喜马拉雅上第一个点击量破10亿的有声书。

“有声的紫襟”本名叫陶勇祥,江西人。他的声音带有一种沧桑的成熟感,让人感觉他已40多岁,其实他也是一名90后。2014年5月,他成为一名专职声音主播。他会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录制,一直到天亮,每天工作6到8小时,润喉糖成了必备物品。吃饭、睡觉、录音,别人看来枯燥无比的生活,对他来说却是一种乐趣。这还造就了一个“神话”:10年来,他从没因为个人原因,停更、断更过任何一个故事。

开始他是一人一台戏,扮男扮女,扮老扮少,随着工作量的增加,他也组建了团队。由30多人合作完成一本长篇小说,每个人负责其中一个角色,由配音导演一对一指导他们如何朗读、配音。直到导演觉得合格了,录制作品才算过关。

“现在的有声书制作精良,丰富多样的题材、跌宕起伏的情节,再加上主播情绪饱满的演绎,让人欲罢不能,所以我购买了会员,觉得物有所值。”听友高萌钰告诉记者。

和“有声的紫襟”录制畅销书不同的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宁制作的系列节目则是打造了声音的“课堂”。

“我喜欢西方的文化史,在业余时间会制成节目上传到音频,《神话星球》主要讲述古希腊罗马神话,但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融合了哲学、历史、人性、艺术欣赏等内容,在故事中融入哲理,尽量能够轻松活泼。”张宁的节目目前累计点击量已过亿。

第一季上线后,反响极好,在以后的几季中,他还讲述了荷马史诗、北欧神话以及西方哲学史等。每集在10分钟左右,每季约100集。

“张老师知识广博,讲课深入浅出,风趣幽默,不论是神话故事还是哲学思辨,没有枯燥的定义、干巴的解说,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所以我愿意为他买单。”听友骆璜璜经常等着张宁更新节目。

《末日狂花》是一档杂谈类播客,围绕都市女性的情感生活、好物分享、行业经验、生活吐槽等,由3位都市丽人旺仔珂珂糖、西蓝发、萧萧共同主持。

“我们目前做的一期收费节目是聊减肥的,定价4.99元一期,截止到现在已经卖了近4000份。因为是收费,所以听众的期望值更高,这也逼着我们要更加精心地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节目。”旺仔珂珂糖说。

播客《绝对领域》则是采取了线上免费、线下收费相融合的方式。主播“红猪”是个资深影迷,从2006年起开始写作影评和主持电影沙龙,2019年起制作影评播客。随着《绝对领域》关注度越来越高,“红猪”组织了一系列线下展映会和交流会,听友可以近距离地和播客主播、其他观众甚至是影片主创进行交流。

听众为什么愿意为音频买单,听友赵晶告诉记者,“今年印象最深的是有个播客叫《除你武器》,他们高考季做了一期节目,讲的是一名小镇青年读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之后,还陷入焦虑之中的故事。打动我的原因是,我认识到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即便人生没有闪闪发亮的光环,我们也值得存在,值得被爱。”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随着“35岁+”群体的网络需求崛起,他们成为知识付费的主要消费群体。“现在各种各样的音频就像一个宝藏库,很多创作者通过独特的风格和声音魅力,让听众学到知识获得进步,或者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在工作、生活中都找不到的,因此愿意为它买单。知识付费,不仅使用户接收全面系统的内容服务,也激励优质内容的持续创作,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音频会给我们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为知识买单也会成为一种趋势。”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殷亮分析说。

媒体融合,走上共赢之路

《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内容类型方面,非广播音频与广播节目内容类型形成互补。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媒介壁垒逐渐被打破,在音频领域,传统媒体和新兴平台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走向相互融合之路。

播客是三四个人围坐在一起,聚焦一个话题轻松地聊天,如今正从小众走向大众。播客制作人“捌匹马”本名王也,南京高淳人,从小喜欢听电台节目。如今他访谈的嘉宾累计超过上百位,其中有作家、导演、编剧、演员,也有开书店、花店、咖啡店的文艺青年,还有那些为了梦想环游世界的人。

“我希望通过这档节目,对谈更多不同行业的新青年,为大家带来不同生活的真实体验。”王也说,“播客虽然是一种新形式,但邀请嘉宾访谈,和传统媒体的访谈类节目形式较为相似,融合了传统媒体的长处,只是在传播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音频平台的节目不仅可以和传统媒体相融,还可以反哺传统媒体。言亮是江苏交通广播网主持人,他在喜马拉雅平台也已经耕耘多年。他一方面在平台进行知识分享,邀请一些高校的老师,通俗易懂地讲解他们的专业课,此外他还解读《战争与和平》等经典书目,许多人看书看不下去,如果有一个学者讲得绘声绘色,听众就更容易接受。

平时还在单位上班,如何平衡两种不同的主播工作?言亮解释说:“我做的音频节目会‘反哺’到传统媒体中,比如我做的《言亮的书房》,现在也在电台播放。传统媒体如果自己制作这个节目会遇到很多难点,我通过与音频平台合作,借用他们的资源,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对电台也有益。这样和传统媒体相互补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如果要论音频平台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典范,“云听”可以说是其中之一。

2020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云听”正式上线。在央广云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荣看来,“首先是媒体,然后才是平台”。“云听”开设听广播专区,集合了总台央广、国广及全国各级广播频率和节目,为用户提供直播、点听和回听服务。同时,平台还会持续生产文化类、知识类优质IP节目、有声资讯和高品质有声书等。

李向荣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媒体融合逐步深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转型选择了“借船出海”或者“借船”“造船”双线并行,以便快速打造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即时收获流量。而“云听”全力投入了一条更难走的路——“造船出海”,打造自主可控的国家声音新媒体平台。

李向荣表示,从“相加”到“相融”,“云听”在广播转型的融合发展之路上越走越顺。截至今年6月,全平台累计用户量2.2亿,汇聚全国1900余套地方广播频率,成为全国电台集成第一平台。

“传统媒体的用户在流失,但传统媒体本身拥有大量的传媒人才,和新兴媒体融合之后,新兴媒体节目质量得到保证,而传统媒体原来优秀的节目也扩大了影响,最终粉丝群会越来越庞大,因此实际上是双赢的,将来双方的融合应该是一种趋势。”刘永昶说。

《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22年底的互联网音频市场(含音乐)用户规模已经增长至6.9亿,人均每日使用量已达114分钟。音频市场为什么会蓬勃发展?给传播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有声主播,让文字‘活’起来,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根本性变革或飞跃。”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陆远分析音频兴起的原因:自从有文字以后,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视觉传播来完成的。长期以来,听觉的功能在信息交流和社会关系中是被遮蔽、弱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技术不成熟,受设备的限制非常大。进入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日益便捷,特别是自媒体兴起以后,听觉的力量开始崛起。因为解放了双手、眼睛,所以听觉的传播可以说是成本最低廉的一种传播的方式,比如在微信上的语音留言,比打字速度要快得多。声音传播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传播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传播的情境和体验。比如即便是同一句话,每个主播可以运用自身的声音创造个性化场景,语气的不同,带来的效果也会不同。

“我们对声音传播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听觉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在线音频的市场渗透率已逐渐提升,未来音频市场仍将向个性化、可视化、碎片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可能会开启‘全民聆听’的时代。”陆远说。

标签:传统媒体;节目;传播
责编:万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