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助行、陪护、伴游、监控、装载……近日,记者走进泰克工坊(江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300平米的实验室内,目睹了VT和RM系列家用机器人的各项本领。偌大的实验室里,各类原型机排列有序,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实验。
耿可可 崔家崧 俞晨
“目前大部分市面上流通的机器人主要的服务场景,还是集中在一些专业的产业上,不够生活化,而服务于生活场景的机器人功能又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多样的需求。”萝卜泰克创始人CEO俞晨介绍道,这是他和团队基于市场环境下创办品牌的初衷。从建立目标以来,团队快速成立、孵化,目前,泰克工坊(江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了研产中心、营销中心、运营中心三大中心。“我们的产品工厂正在进行产线建设,预计在10月底建成投产。”
一个个可定制的模块机器人走向市场后,究竟能为大众群体带来怎样便利的生活体验?而这又意味着什么?
据了解,萝卜泰克自创立以来,始终秉持着打造行业领先潮流机器人品牌的发展目标,致力于开拓行业首创线下连锁的商业体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萝卜泰克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将前沿的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家庭、商业等多个场景,把机器人的生产力属性转变为消费品属性,旨在完成服务机器人行业科技变现和商业闭环的同时,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智能改变生活、智慧引领生活的一小步迈进。
“我们的产品没有同类产品,行业首创了时尚换壳、OTA升级、可穿戴控制器等生态消费品融合的产品模式,多样的玩法已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品类。”作为机器人行业顶级专家,萝卜泰克创始人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耿可可博士,对自己的科研团队所设计的产品如是介绍。VT系列的产品聚焦在生活领域,服务于出行和居家场景,它可以实现SLAM自动建图行驶、UWB跟随、远距离图传、端到端行驶、远程遥控等功能。特别是独特的生态产品体系,让单一的机器人产品能够通过OTA或者更换外壳以及可穿戴设备,来适用更多的场景。产品还获得美国好设计奖(American Good Design)和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这也代表产品获得了专业团队的认可。除VT系列外,萝卜泰克RM系列也将在近期推向市场。据悉,RM系列产品,主要用于景区、超市、机场等场景的自动导航驾乘。它可按照乘客需求,自动生成全场景路线方案,通过自动行驶,搭载乘客游览全程或者移动到指定的地点,如餐厅、商店、货架等。该产品解决了同类产品体型大、造价贵、无模式的痛点。将成本降低了60%,体积降低了50%,并且引进了扫码共享的运营模式,从市场策略、社会价值乃至行业影响皆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值得业界广泛关注与期待。
VT系列
产品的背后,凝聚着巨大的资金投入与多年的研发积累。这种双重支撑不仅是产品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企业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基石。在公司的实验室内,记者看到,一张张专利证书颇为亮眼。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萝卜泰克的团队深耕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关键技术领域多年,尤其在多模态融合、多智能体控制、端到端视觉大模型、图像与点云融合的语义地图生成、多源信息紧耦合SLAM等方面积累了独特的专利优势,同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技术攻关成果。截至目前,已获得三十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耿可可 俞晨
从萝卜泰克的产品线来看,研发投入换来了产品的如期面世。那么,如何将“孩子们”推向市场呢?俞晨表示,我们采取的是双管齐下的理念,既赋予机器人潮流消费品的定位,同时也采用线下连锁分销的模式,这也将成为机器人行业实现商业成功的全新尝试。“目前整个机器人行业的痛点是如何实现科技产品的商业变现。萝卜泰克的商业模式具有潮玩和分销两大特征,是行业内第一个作这样尝试的品牌,具有开创性意义。机器人企业由于狭窄的产品线和无法形成持续消费,所以一直以来没有形成独立的渠道体系。而萝卜泰克独有的产品生态体系,形态更加多元,能形成纵向和横向的持续消费,完全可以支撑起渠道体系的发展。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消费机器人领域第一大渠道商和第一品牌商。萝卜泰克不但服务于自己的产品,也会服务于更多的极具创意的消费机器人品牌,提供全国性的展示、体验、交付和售后等流通领域的服务。我们已经和行业内众多消费机器人产品的生产商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今年第四季度,全球首店将在南京开业,同时华东地区还有两家经销店也会同时开业。明年2025年,将在华东地区开设40家以上的体验店。
对落户南京的萝卜泰克来说,VT系列和RM系列的问世只是一个开始。俞晨表示,当前,江苏全省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机器人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萝卜泰克也将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迭代,不断推动中国民用机器人的发展。“我们现在既要破冰也要拓展,两条腿走路萝卜泰克走的更稳,走的更好。在四季度,我们内部孵化的空地一体化飞行机器人产品‘飞瞳’也即将面世,下一代微型随身折叠机器人、IOT物联网产品也即将随之面世。更多的使用场景在等待萝卜泰克去探索。”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顾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