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江苏连云港:科技赋能让土地焕发新活力
2021-06-24 14:51: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作者:王文 封士达 史贽仁  
1
听新闻

当前,连云港市夏收工作基本结束。在位于东辛农场的实验基地,工作人员忙着晾晒、运输种子等。在农场西边的实验田里,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正与科研人员一起,边观察边记录实验数据,记录着团队最新培育的水稻两系不育系的相关数据。

2010年,徐大勇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20年来,徐大勇领衔的水稻遗传育种团队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选育出稻麦新品种10余个,这些品种的种植推广取得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科技赋能,土地焕发新活力。粮食不仅连年高产,蔬菜、花卉、果林种植和新品种培育以及休闲农业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技术进步。近年来,全市累计育成农作物新品种 60余个,制定省市农业地方标准50余项,获专利授权70余项,获国家、部省市科技成果奖130余项。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相继落户连云港。

水稻育种事业后发先至

20世纪90年代中期,粳稻条纹叶枯病开始在我国黄淮稻区出现,被称为“水稻癌症”。江苏农学院研究生徐大勇毕业后,选择投身到连云港的水稻育种事业中。他预测此病在未来几年会大面积暴发,立即着手培育抗病新品种。

水 稻在连云港杂交出新品种后,要送到被育种专家称为“天然大温室”的海南岛进行加代繁殖,八代后选出稳定的优质单株,再拿回来试验种植,这个过程需要6年。 当年,徐大勇的海南育种基地在偏僻的黎族农村,他和几位科研人员住在农民家里,生活条件十分简陋。每年11月前往海南岛,次年4月底回来。

2005 年前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粳稻种植区,条纹叶枯病大规模蔓延,一般稻田减产20%至30%,严重的达80%,许多农民亏损严重。徐大勇团队培育的抗病 粳稻新品种——“连粳4号”“连粳6号”“连粳7号”,先后大面积推广,种植户的稻米更加高产优质。2010年,以徐大勇为主要完成人的《抗条纹叶枯病高 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也因此成为连云港市荣获该奖项的第一人。

截至目前,连云港市共选育并通过国家或江苏省审定“连粳”系列常规粳稻品种13个,杂交稻新品种4个。

一步一个脚印,连云港市水稻育种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了“后发先至”。

特粮特经育种技术大突破

作为全市农业科技工作的带头人,徐大勇曾在日本留学,主攻啤酒大麦品质育种技术。

大 麦作为特粮特经作物之一,之前连云港市很长一段时间对其研究属于空白。“我国的啤酒大麦育种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由于起步迟、差距大,缺乏先进 的分析鉴定手段,就连研究时可参考的资料都很少。”徐大勇回忆说,1986年他得到去日本学习的机会,用一切时间拼命学习,不到一个月,就掌握了全套的品 质分析技术。他的刻苦、认真得到了指导老师的由衷赞扬。要回国时,老师送了他20多公斤的参考书和科研资料以及一批育种资源。

回国以后,徐大勇马上就参加了连云港市大麦品种改良中心的筹建工作。为了尽快收集到育种资源,他去了北京、吉林、陕西、浙江等10多个省市的20多家科研单位。一个多月时间里,他行程万余公里,征集到大麦育种资源400多份,中心成立的第一年就配制了200多个杂交组合。

按常规,一个品种从配组到选育成功要花费七八年时间,为了缩短育种年限,连云港市农科院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周密推算和调研,找到一年育三次的育种方法,这样工作步伐虽然加快了,但工作强度大大增加了。一年四季科研组几乎都在各地间奔忙。

通 过几年的努力,连云港市选育出的新品系“港啤1号”在省品种区试中,连续两年产量第一,较原来江苏省推广的品种亩产增加20至30公斤,而且品质也大大提 高,深受国内啤酒麦芽厂家欢迎。选育出的另一个新品种“港啤3号”,也成为江苏省啤酒大麦主体品种。仅这两个品种,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 在5亿元以上。

“科技集成”种蔬菜

蔬菜产业是连云港市优势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连云港市不断优化蔬菜生产布局,各大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新品种,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用科技手段来延长蔬菜产期,提升品质,保障周年生产均衡供应。

走进东海县智慧农业示范园区的水培生菜生产基地,一排排“漂浮”在水床上的生菜,叶片蓬勃绽开,鲜嫩翠绿。

据了解,这是以植物工厂模式种植的水培生菜,通过人工严格调控营养液、光照、温度、湿度等,从根本上杜绝室外环境的污染,生产出的生菜可达到生态、无公害的有机标准。全方位实现绿色生产、优质生产、规模生产。

中 国农科院环发所植物工厂水培技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袁谅介绍,这种生长方式第一能够缩短植物生长的周期,而且能够让它长到最佳的状态。水培蔬菜最大的优势就 是在人工环境里能够实现终年高品质的生长。水培植物工厂不受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限制,大幅度减轻了传染病、细菌等对植物的危害,解决了水体流失、过度使用化 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环境好、技术强,便长出了优质蔬菜。

通过创新蔬菜栽培技术,改善优化种植环境,既节约了能源,又实现了产量稳定,为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优质的蔬菜。不少蔬菜生产基地在确保品种丰富、数量充足的情况下,更加注重蔬菜的质量安全。

目前,全市各县区均建立了农产品检测机构,打造覆盖农产品各个环节的监测体系,确保每一批蔬菜通过农残检测合格后再流通上市。

科技创新助推农业高质发展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连云港是农业大市,“十三五”时期,连云港市启动实施“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腾飞行动、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推广了一批制约农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

与 省农科院合作共建东海农业综合试验站;推进以耐盐苗木、作物筛选及盐碱地改良等研究为主的青口盐场耐盐试验基地建设;建设院博士(青年科学家)专用实验 室,现已全部投入使用。连云港市农科院与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建设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稻麦)推广示范基地,进一步展示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 种、新模式;与中科院物理所共建重离子辐照育种中心,就重离子辐照诱变育种技术成果应用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签订 技术开发协议,双方就鲜食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加工、产业化及项目联合申报等方面展开合作。

科 技引领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科技助推农业,向着绿色生态转;科技造福农业,向着高端转。连云港市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融合机制,多维度搭建载体, 科技兴农成效显著。以全市省定经济薄弱村为抓手,突出综合示范引领,坚持落实“三个一”产业帮扶,结合农时组织农、果、畜、蔬、药等专家服务团,开展科技 下乡活动。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班60期以上,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碰到的难题,打通农业科技推广 “最后一公里”,为科研成果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