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句容茅山风景区夏林村的山前宿,记者看到,四栋民用房改造后的民宿具备了茅山风景区整体灰白色的格调,院子里假山、凉亭、孩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墙壁上盛开的花朵惹得人移不开眼,四周良好的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今年‘五一’,两栋楼都被南京游客包了,一天5600元,加上平时来的散客,一年能赚个10多万元。”周法仁是山前宿的老板,自家民用房改造的民宿能够受到游客喜爱并且带来一定的收入,他是打心眼里高兴。“后面是茅山景区,前面是瓦屋山,四周有水库、农家乐、茶园等,夏林村就在中间,于是就想着办个民宿,留住游客的脚步。”
近年来,茅山风景区、茅山湖旅游度假区多措并举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加快推进特色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引导村民盘活闲置住宅,改造成独具特色的民宿,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曾经闲置的民宅从“沉睡”中醒来,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周法仁对未来的日子也充满了信心。今年是周法仁开办民宿的第5年,房间也由最开始的18间,逐步增加到了如今的27间。“我发现很多老年团的游客喜欢住标准间,这也是发展乡村民宿的商机。接下来,我还会考虑在房型上转型升级,将原有的大床房全部改成标准间,继续完善庭院的娱乐设施、绿化环境,让来这里的游客都能有更美好的游玩体验。”周法仁信心满满地说。
与周法仁有着同样想法的村民在茅山风景区不算少数,经营着熊果咖啡和熊果公社的熊星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熊星辞了外地的行政管理工作回到家乡,从父亲手里接过葡萄园,经过一墙一瓦、一草一木的用心设计、改造、整顿,成了现在的熊果公社。
民宿+露营地的激情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大树下架起帐篷,草地上躺着吉他,池塘边准备好鱼竿,茶吧、烧烤、KTV、私人影院等应有尽有。渐渐地,凭借着开放式的创意经营,熊果公社也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团建的首选地。“由于熊果公社每年大约接待游客3万人次,有很大的住宿需求,所以在去年年底我又创建了可以提供娱乐、餐饮的熊果咖啡,目前有4间特色房可供游客住宿。”熊星说。
民宿建起来了,为了让游客吃得好、住得好,熊星对民宿的服务礼仪、卫生要求及烹饪技巧进行了系统培训。在他热情周到的服务下,民宿开业一个多月就生意火爆。熊星说:“我们做餐饮,也做客房,一切都按照酒店标准来执行,尽最大力度满足客人的需求。目前大家对我们的各方面评价都不错。经营六七年,我们的营业额达800万元左右。”
一人富不算富。熊星还积极地带动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来他这里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村民袁梅就是其中一位。袁梅说:“在这上班,每个月的工资3500元,离家很近,接送孩子也很方便。”如今,在“民宿+”的带动下,茅山风景区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实现产业联动发展,乡村旅游业态多元开花。目前,茅山风景区开设59家民宿,400多名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巫彤 陈瑶 杜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