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句容茅山风景区:精耕旅游警务 守护“第一福地”
2024-08-13 11:35: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天庭蟠桃妙会、美好露营、打福醋、喝福酒……今年,句容茅山景区“春满人间 福满山”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寻福、打卡,茅山风景区派出所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全力守护游客们“寻福之旅”。

释放红色磁场效应,铺就平安最美“底色”

茅山风景区派出所位于素有“第一福地”之美誉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句容茅山脚下,辖区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万余人,暂住人口3000余人。近年来,派出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推动“景区+警区”融合,精耕茅山旅游警务,加快基层基础工作质量变革、效能变革和动力变革,全力守护“第一福地”。2023年,被评为镇江市“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十佳派出所,并连续16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茅山风景区派出所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构建“党工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实现党组织网格全覆盖,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穿透力。

“我们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前沿阵地,着力构建基层党群沟通桥梁,把农村基层治理当做新考场,不断提高基层党员民警解决新问题、破解新难题的能力和水平。”茅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派出所所长王世界介绍,通过发挥党员中心户力量,逐渐形成“以点带面”效应,带动各方力量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提高基层治理工作能力。

在党员队伍融入到社区上做足文章,党员民警、辅警作为“先锋队”,动员辖区街道各部门、村委社区网格力量以及老党员、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组建志愿服务队,形成“党建引领共治、群众参与共建”的党建网格,完善“党组织+基层组织+网格+警格”四网融合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此外,派出所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为辖区企业配备“护航警官”,启动“一对一”服务模式,摸排劳资纠纷、涉企矛盾,积极协调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以更实举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凝聚融合治理合力,绘就平安靓丽“警色”

积极争取茅山风景区管委会支持,选择熟悉农村政策的“村两委”人员、知晓民情的网格员和警(辅)人员组成“三员”工作队伍,探索“三员”社区警务模式,实现警格、网格、基层自治网格“三网”深度融合,形成协同推进社会基层治理的合力。

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今年2月,依托“三员”队伍力量,对辖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集中走访活动,依法采集、登记、核实实有人口、房屋、单位等基础数据、动态信息6330条,围绕家庭、邻里和债务等常见性、多发性民间矛盾纠纷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滚动排查,第一时间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初始、控制在基层,期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52起。

创新打造具有茅山本土文化特色的“易和”调解品牌,着力完善和做强人民调解员机制、平台、队伍等。“派出所牵头司法等部门以人民调解组织为主体,将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小网格和最后一米,建立和完善镇、村(社区)、网格‘纵向三级’、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司法调解‘横向四联’的大联动、大调解格局,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副所长谢旭初介绍。

今年以来,辖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0%,化解率达95%以上。副所长王沁说:“为防止矛盾纠纷反弹,我们根据纠纷复杂程度、履行难度、反复几率等情况,建立矛盾纠纷跟踪回访机制,确保调解画上圆满的‘句号’,实现‘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激发数据技防智力,提炼平安最纯“成色”

派出所紧扣公安主业,结合地域性、季节性发案特点,围绕智慧防控、精准防范、靶向打击等“两防一打”,实现以防助打、以打促防,不断筑牢景区安全屏障。

按照核心景区圈、集镇圈、环镇圈三层防护圈的规划,将以综合指挥室为中枢的技防“天网”,与景区保洁员、导游员、商户经营人员、驾驶员和森林消防员等“景区五员”构成的人防“地网”不断织密织牢,形成“视频巡查+网格员现场核查”的立体化巡查模式。“我们在关键点位、重要地段科学建设多功能警务查报站4个,高空瞭望、人脸识别、电子围栏、网络围栏等各类前端感知设备103套,建立监控资源1440路,打造资源庞大、功能完善、数据鲜活的大型安保系统,可视化掌握景区活动现场及周边情况。”王世界介绍。

针对旅游旺季“算命大师”敲诈、“黄牛”拉客等影响旅游市场治安秩序等突出行为,坚持露头就打和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抓获扰乱景区秩序违法犯罪人员多名。

依托“智慧景区”监控系统,优化重组200余人的景区巡逻服务队,全面提升景区巡防管控和服务能力,辖区治安可防性案件发案逐年下降。今年以来,9个小区、行政村实现零发案,占比36%,群众安全感达99.2%。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依托手机微信平台、综治网络,开启“微信警务”模式,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口管理、治安防范、服务群众新举措,为深化农村警务创新注入新活力。“我们每个社区民警都建立了社区安全防范群、旅馆群、公共场所群等微信群,群内人员几乎覆盖整个辖区,并保持每天的活跃度。”谢旭初介绍,通过掌上沟通的方式,有效推动了警务前移、拉近了警民关系。(周明月)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