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集聚上下游企业从2017年的10家增长到2020年的260家,占到南京全市的1/4;产业营收从2017年的2.6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 112亿元,占到南京全市的1/3;台积电、惠普国际软件质量总部基地等一批“最顶尖”的龙头企业落户;在全市率先设立总盘子超20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 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发展……南京市浦口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门户、国家级江北新区的重要板块、南京重点打造的“新主城”,作为地标性产 业之一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如此迅速,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政策给力企业 营造发展“芯”环境
7月16日地块挂牌,8月14日企业摘牌,8月25日土地出让合同正式签订,8月28日一次性办结并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一揽子”证件,实现“拿地即开工”……去年夏天,浦口区集成电路数据中心产业园项目的施工进度诠释了浦口“芯”速度。
南京市浦口区委书记祁豫玮表示,浦口区提供“最贴心”的助企服务。在省、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工作专班的框架下,浦口及时成立了区级链长制工作推进专班。建立 领导干部“一对一”挂钩服务重点企业走访机制、企业家早餐会政企沟通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创新打造“专家+管家”“一站式代办”“金牌系列”“拿 地即开工”等服务品牌,全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同时,推出一揽子扶持政策,力求“最完善”。浦口区先后出台《浦口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浦口区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 列文件,对企业投资、产业发展、金融支撑、人才安居等领域给予重点扶持。建成智慧谷、IC研创园、台积电制造服务联盟等超100万平方米高标准载体和 12.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办公和用地需求。相继设立国调国信智芯、智子等15支、总规模119亿元专业股权投资基金,累计投资集成电 路产业项目52个,涵盖初创、成长、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
资本撬动产业 升级区域“芯”格局
目前,浦口区基本形成了“设计环节有集聚、制造环节有龙头、封测环节有影响、配套环节有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已成为浦口区增长最快、工业占比最多、份额 占全市最大、新引进项目集聚度最高的产业。产业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既需要举全区之力,也需要各路资本的有力加持。
近年来,浦口区积极跟进集成电路大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内的国家大基金,加快浦口集成电路母基金组建及推荐项目的落地工作。尤其今年以来,浦口区围绕 产业布局,创新“基金+产业+园区”合作新模式,在全市率先设立总盘子超20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发展。
3月18日上午,南京市浦口区集成电路母基金成立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结出累累硕果:7所高校进行校地战略合作签约、江苏省大学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地 揭牌等,为产业发展提供的创新支撑;总投资162亿元、21个项目签约,为产业发展提供的实体支撑;规模达92亿元、9只基金设立,为产业发展提供的金融 支撑。
浦口拥有“最齐全”的产业链条,意味着产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巨大,出于这样的考虑,资本对浦口青眼相加。在浦口区集成电路母基金成立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 作为基金投资方,君海创芯北京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合伙人沙重九表示,他们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资本帮扶,还拥有技术专家、管理经验等,可以为企业 提供增值服务。
“六点”持续发力 站上未来“芯”风口
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是一项艰巨的长期工程,今年,浦口区为自己勾画出“芯”蓝图:力争到2023年,产业营收达600亿元,企业达500家,其中高新技 术企业达1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超150家,产业规模占到全市40%以上,建成规模效益凸显、链条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完整、细分特色鲜明的集成电 路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产业营收达1000亿元以上,企业总数超600家,拥有3家以上年营收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产业人才突破2万人,产业规模在 全市占比超过一半,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地标。
“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放大我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集聚优势、带动优势和政策优势,重点做足‘提、补、聚、扩、 强、增’‘六字’文章,聚焦龙头企业产能提升、产业链缺失环节补充、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集聚、规模企业数量扩容、供应链配套关系强化、升级迭代项目增进‘六 点’发力,着力增强产业链发展的自主性、规模性和关联性。”祁豫玮表示,浦口将持续优化一流政策。积极争取省、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工作专班支持,大力推动浦 口区纳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浦口开发区创建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试点园区。同时,将持续打造一流环境。联合南大、东大等在宁高校,实施 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育“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全市首个人才共有产权房项目,年底前竣工交付1600余套房源,同步完成丝兰湖、琼花湖等 3500套人才公寓。浦口将紧盯企业需求,提前筹备各类生产要素,确保用地有保障、办公有载体、研发有平台。此外,将持续提供一流服务。以“产业质效提升 年”为引领,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挂钩服务重点企业等工作机制,实现企业走访全覆盖、问题解决全流程、扶持发展全周期,着力推动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有机衔 接。通讯员 林 静 江苏经济报记者 谢树仁 朱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