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交通的出现,极大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但是,地铁隧道中也经常会出现各种“病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出行安全。如何高效、准确、经济地检测出地铁隧道“病害”?日前,记者获悉,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徐永安副教授带领“慧眼识隧道”团队历时两年多,在世界上首创环形激光线测量技术,成功研发出地铁隧道病害高效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铁隧道自动化检测水平,及时发现隧道收缩变形、裂缝、掉块、错台等各类病害。
据介绍,地铁隧道病害自动化检测的关键在于检测速度、采样间隔和测量精度。目前我国地铁隧道检测主要依赖人工检测或少量进口自动化设备,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以上海地铁为例,作为世界范围内线路总长度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上海地铁共有19条运营线路,需要4000余人开展夜间检测,每年的检测成本高达近2亿元。“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准确、经济的地铁隧道检测产品。”团队成员、扬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学生张天尧说。
“目前,国内外地铁隧道自动化检测系统大多采用一个激光点绕隧道旋转的测量技术,检测速度慢,我们首创360°环形激光线投射在隧道表面,8部每秒500帧高速数码相机实时采集隧道表面的激光线图像,并换算为隧道表面形状坐标,检测速度可达国外同类设备的4.25倍,是当前世界最快的地铁隧道自动化检测系统。”徐永安副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团队的相关技术已经获得了6项软件著作权,另有6项发明专利正在受理。与市场上其他的自动化检测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成本更低,性能优势突出。”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外最好的同类型设备检测速度只有0.85公里/小时,而扬州大学研发的地铁隧道病害高效检测系统已达到3.6公里/小时。未来,随着技术的更新,检测速度还会继续加快,徐永安副教授团队研发的产品的核心部件如激光器、数码相机等全部为“中国制造”,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相关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公路、铁路隧道及其他地下管线的检测,将为老百姓的平安出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我们已经完成两个阶段实验室测试,并在上海地铁8号线曲阳路站、7号线长寿路站完成了实地检测。”据徐永安副教授介绍,经过上海地质调查研究院和上海地铁公司反复论证,该产品各项性能可以满足目前的检测需求,并且大大提高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上海地铁如果全面投入使用该产品,每年有望减少1.6亿元的检测费用。全国地铁线路如果都使用该产品,产品的市场容量可以达到10亿~20亿元。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戴世勇 蔡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