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南京打造“全数字化地震监测”升级版
2020-04-24 09:27: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六合预警基本站。

省内发生地震,3分钟内可测定时间、震级、震中等地震三要素,提高救援效率;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的基本站建设,南京已完成7个基本站基建,待仪器入驻后,周边100公里处发生地震,南京将可赶在地震波传到前约17秒收到电波信号、发出预警,为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抢出时间。

近年来,南京一直注重加快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地震监测台网密度不断加大,监测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南京共建有7个地震监测台站、17套前兆监测系统、22套地震烈度速报仪及17个地震宏观观测点,构成南京市数字化测震、数字化前兆网以及数字化强震等专门台网组成的地震监测网络。数字化地震监测全面升级。

预警方面,根据国家、省地震部门要求,南京正开展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江苏子项目建设,目前7个基本站的基建工程已全部完成。待仪器全部入驻后,这些基本站不仅可发挥地震烈度速报作用,更重要的是具备地震预警功能。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基本站就相当于遍布全国的地震波接收、转换和传送站点。地震发生后,各个基本站第一时间接收地震波并将其转换为电波发送出去,利用电波比地震波速度快的特点,抢在地震波到达城市前发出预警。假如南京周边100公里处发生地震,那么借助基本站点网络,南京就可在地震波传到前17秒收到电波信号、发出预警。

“不要小瞧这只能以秒来计算的时间。”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提前十几秒预警,市民在一楼的可以跑出建筑物,不在一楼的也可以就近选择合适躲避场所,如桌子、床底等;电脑控制的高铁列车可以刹车制动,避免地震来临时发生高速脱轨;电脑控制的化工厂危险作业提前开始进入紧急停止程序,避免地震来临的时候发生管道破裂、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甚至爆炸;电脑控制的医院应急发电机组就开始启动,确保呼吸机等关键仪器的连续运行,避免地震来临的时候突然断电,对病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等。

地震前兆观测也已全面升级100%数字化、网络化。“以前我们要跑到深山里的一个泉眼去取水样,检测里面的化学元素和流量、水温等,一天也就测一次。现在直接仪器取水,可以做到一分钟一次,不仅方便了监测人员,监测分析的准确度也大大提高了。”浦口区地震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最后一个前兆观测数字化改造工程——浦口地震台水化观测数字化已于去年改造竣工。“借助数字化,地下水、地下形变、地下电阻等这些前兆观测对象的一点点变化,都能捕捉到、生成各种分析图,这大大提高了南京地震的监测能力。”

此外,地震监控方面,南京地震测震台网由南京、江宁、六合、浦口、溧水、高淳等数字化地震台站组成。南京目前可实时监测和精确定位市辖区内2.0级以上地震,部分地区可做到1.5级以上地震的精确定位,即大多数市民无感情况下,就可监测到地震的发生。郑建华 杨欣 张安琪

标签:
责编:张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