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曹冰燕)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启东市寅阳镇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为基层党员提供充足的学习教育资源。近日,镇党委结合滨江临海的地理位置,组织基层党员寻访了镇域范围内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原三条港闸、吴仓港闸、戤效港闸的建闸历史。
在吴仓港闸旁的黄守宜老人家中,尽管年近耄耋,但回忆起建闸的好处时,他激动得说:“还是共产党好啊,关心我们百姓的生活,之前吴仓港上没有闸的时候,一到雨季,河水涨满,溢出河床,周边农田都被淹掉了,农作物都被淹死了,到旱季的时候,河底都露了出来,田里也没有水灌溉,影响收成,后来建闸后我们的菜地也长得好了……”据悉,吴仓港建闸时,黄守宜只有14岁,还能记起当时跑到港边看工人一锤一锤敲木桩的情形。
退职村干部徐鹤松对于戤效港闸的建闸情况比较熟悉。在原戤效港闸遗址旁,他指着河对岸的一座二层小楼告诉我们,那是原来的乡闸管所,我们所站的地方就是原来戤效港闸的位置,旁边堆积在一起的石头就是闸拆掉后遗留下来的。对于建闸,徐鹤松非常赞成:“我们这边地势比较低,水灾频繁,政府帮我们建了闸以后,既能防汛又能排涝,我们这边再也没被淹过了。”
在江楼村龚慧明老人和戤效港村陆文英老人的家中,两位耄耋老人分别讲述回忆了建闸时一个个坎坷艰辛的小故事,描绘了当年戤效港建闸人的豪迈气概和壮观场景。并港建闸不仅全面控制蓄泄,减轻了防汛作务,根治了启东历史上“洪、涝、旱、咸、坍、淤”威胁,而且保障了周边农民的耕地安全,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通过寻访,既让基层党员聆听到了历史的回响,也感受到党委政府思民之所想、急民之所忧、解民之所困,为民谋福祉的初衷,为寻访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