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焦平)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江苏省启东市惠萍镇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抓起,聚焦群众期盼,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民举措,以实际行动温暖民心、凝聚民心、赢得民心,切实做到群众的事多想一点、多问一句、多走一步、多帮一把,用点滴小服务托起群众大民生。
卧室“变身”:小书屋承载大梦想
雪白的墙壁、洁净的地板、崭新的书桌台灯、温馨的小床、还有摆放着各类儿童读物的书架……小小的房间处处洋溢着温馨与暖意。这是一间经过改造的“梦想小屋”,房间的主人是一名来自启东市惠萍镇东兴镇村的困境儿童。
一个自己的房间、一张干净的书桌、一张温暖的小床,很多孩子眼里这是平常不过的,但对一些困境青少年来说,这却是一种奢望。根据启东团市委统一部署,今年以来,惠萍镇对6-16周岁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青少年群体进行全面走访摸排,摸清关爱对象家庭情况、生活现状,确定了2人作为“梦想改造+”关爱计划首批关爱对象。
6月份,惠萍镇正式启动首批“梦想小屋”建设。按照“三面改造、六物到位”的建设标准,考虑关爱对象家庭原有房屋结构等因素,进行“梦想小屋”的改造建设。在改造前,镇团委走访“梦想小屋”改造家庭,详细了解困境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情况和需求,同时也和施工人员进行了沟通,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改造期间,镇团委不间断的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以确保小屋建设工程和质量。
8月11日,两间“梦想小屋”改造完成,镇党委书记黄健亲自将小屋交付给两名关爱对象,并送上崭新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鼓励她们好好学习,自强自立,快乐成长,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叔叔说,我们会经常过来……”黄健亲切的叮嘱她们。
下阶段,惠萍镇继续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困境青少年关爱服务品牌,落实关爱服务体系,持续为困境青少年的“青春梦想”保驾护航。
乡村“擦亮”:小路灯点亮大民生
“原来这条路没有路灯的时候,晚上夜班回家总是提心吊胆,非常不方便。现在路灯亮了真好,下班再也不用摸黑了,又方便又安全,心里踏实多了。”说起汇大线沿线一盏盏新安装的路灯,惠和镇村村民沈女士颇有感触。
汇大线(大兴路口至世纪大道路段)为县管道路,车流量较大、交通环境相对复杂,但是该路段却没有路灯,村民往返于这条道路十分不方便,也不安全,周边群众多次呼吁,希望安装路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接到群众强烈反映后,惠萍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农村亮化工程,解决农村道路照明短板。惠萍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多次现场查看和协商,最终决定由镇政府出资50万元,对该路段设置单侧路灯43盏,覆盖长度1.4公里。截至目前,惠萍镇汇大线(东出口至世纪大道路段)43盏路灯全部安装好,一盏盏亮起的路灯极大地改善了周边村民夜间出行条件,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的人身安全。
小路灯点亮大民生,当夜幕来临,一盏盏路灯发出耀眼的光芒,既点亮了夜晚,照亮了群众回家的路,也照暖了惠萍群众的心。
荒地“换颜”:小游园托起大幸福
漫步在惠萍镇河湾村水生态小游园里,苗木葱郁,居民活动广场、花架长廊、景观亭、水车、大理石步道令人赏心悦目,好不惬意。
“以前这里是临时垃圾堆放点,如今建成了小游园,以后天天晚上可以过来散散步了。”说起家门口的小游园,家住河湾村9组的村民徐爱华连声称赞。在惠萍镇,像这样的小游园、小广场在村庄“朵朵开”,惠及各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转角就能遇见美,这对惠萍人民来说已不再是一种奢望。
以前,惠萍镇各个村都有“脏乱差”的荒地,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质量,让荒地“点石成金”成为了广大村民的期盼。近年来,惠萍镇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需求,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把“新建一个水生态小游园,提升改善周边群众生活环境”纳入到了镇级“我为群众办实事”重难点问题清单,把群众身边一个个“脏乱差”的地方变成可观、可游、可憩的休闲绿地,既改善了全镇人居环境,又让群众有了娱乐、休闲的去处,群众的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镇15个行政村,村村建小公园,处处见容貌新。”镇党委书记黄健自豪介绍,“历经多年努力,全镇一盘棋统筹镇、村绿化美化,85平方公里镇域,已俨然而成一座绿色生态大公园”。惠萍镇利用街道转角、村集体建设用地、园区公共区域等“见缝插绿”,因地制宜建成“口袋公园”20多个,杂乱无章的边角地旧貌换新颜,“口袋公园”已融入到村民生活当中。
徜徉于沿碧水、绿树、花草、广场、亭榭而建成的游园绿色步道,心里满是幸福。在惠萍镇,这里的小游园彰显着大民生,小美景承载着群众的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