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今年以来城市一品社区党总支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同时结合“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解民忧惠民生,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着力将破损严重、设施老化的老旧小区改造成为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的宜居小区。
一、
问需于民,群众“点单”顺民意
城南小区、三美街共有住宅22栋,居民495户。小区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建成时间较长,管网老化、配套设施缺失、公共环境较差等问题比较突出。老旧小区改造改什么,怎么改”,居民有绝对的话语权。在小区改造正式启动前,城市一品社区利用“有事好商量”议事平台,聚焦居民群众需求,发动党员“下沉”网格,配合网格员开展“沉浸式”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将前期沟通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与此同时发动一批热心改造工作的党员、群众组建了一支调解员队伍,针对居民群众关注的停车难、树木移植、屋顶漏水、外墙脱落、违建拆除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截止目前已召开10余场议事协商会、现场对接会,通过多次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纳入改造方案,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达成共识。 党员王天石也是本次老小区改造调解员,用老黄的话说“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民生,我们和社区做好群众工作,既是为了小区,更是为了大家。这次老小区改造政府真是为我们小区居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二、
应改尽改,“内外兼修”合民心
裸露的电线、生锈的扶手、脱落的墙皮、昏暗的环境……很多人印象当中,老旧小区的楼道是这个样子的。随着老旧小区改造推进,越来越多的老旧楼道摇身一变,成为一道道靓丽风景。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居住问题,优化人居环境,城南新村老小区改造临时党支部根据小区现状和居民群众诉求,从功能完善、问题解决和形象提升几个方面,对小区外墙、屋面、楼道、窗户、外立面、管线等进行全面改造。针对房屋内外各种乱拉乱挂的管线,通过共享建设解决多家运营商通信线路需求,实现“多线合一”,消除空中“蜘蛛网”,打造小区安全整洁全新面貌。跟以往的改造相比,此轮老旧小区改造内容也有了新的升级变化。以前的改造更注重‘穿衣戴帽’,注重的是‘面子’,现在还要注重‘里子’。以前的老旧小区改造多限于道路、停车位、环境整治,造成改造不到位不彻底,无法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改造需求。这一次的改造,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像屋顶的防水隔热处理、落水管更换、楼道内墙面粉刷、私搭乱建拆除、雨污分流管道布设等等。如今,通过改造后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我们小区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赏心悦目!我们仿佛住进了“高大上”的新小区。”面对改造后的新环境、新生活,居民陆美芳心满意足,言语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三、
排忧解难,“举手之劳”暖民心
小区改造全面启动后,项目部特地成立临时党支部,定期举行党支部会议,并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结合小区实际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把群众关切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期盼的“急难愁盼”问题。
改造中有居民向社区反映,由于城南小区建成时间较长,原有一些设施年久失修,尤其是铸铁管破损严重,许多居民对管道进行重新排管,但是重新排管时需对道路进行再次开挖,造成路面受损。
城南小区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因无统一设置空调机位和排水管,居民们随意安装空调,空调冷凝水顺着墙壁蔓延,墙面污损严重。“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居民倒出“苦水”纷纷询问。对老旧小区来说,这是个老问题,居民迫切希望解决,可又不在改造范围。怎么办?城市一品社区党总支主动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部临时党支部反映。
“改造老旧小区,就是补民生短板”。对于居民点出的“菜单”,临时牵头单位住建局立马召集社区居委会、施工单位、监理部门、协调员等多部门联合协商议事,充分发挥有事好商量作用,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居民的烦心事、糟心事。通过协商最终决定针对每栋楼铸铁管破损严重基本不能使用的问题,由配套施工单位改造雨污水管道时在每幢楼的后侧增设预留管,为居民重新排管解决后顾之忧。空调雨水管在外墙脚手架拆除前由施工队义务帮助居民统一排放安装,这一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施工过程中这样的故事还很多,面对居民的诉求,只要能做到的,社区党总支都尽量一一落实。老旧小区改造,关乎民生福祉。城市一品社区党总支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真正俯下身子,撸起袖子,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用诚心换民心、用实干聚民力,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造成果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