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通讯员太宣)6月23日一大早,在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莲港村村民委员会,59岁的蟹农徐荣生在集体水面承包合同上签下了名字,成为蟹塘标准化改造后,第一个签约的农户。投入2200万元改造1275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无法达到改造标准的蟹塘退养后种上了鸡头米,保障农户收益;荒废的蟹塘种上了荷花,成为农户屋前院后的最美风景……
阳澄湖畔,一个个方形蟹塘的“百变”模样,换来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莲港村党委书记曹接林说:“用‘看得见’的成效实现‘看不见’的治理,在服务中与群众手拉得更紧、心贴得更近,让美丽乡村建设有颜值更有温度。”
“土”蟹塘提档升级守护水环境农户愿“吃亏”
正午时分,在一片水花生的绿叶下,一只只指甲盖大小的蟹苗正惬意纳凉。随手一捞,蟹苗迅速欢脱“横行”。“明年,这批蟹苗就能换塘,成熟并进入市场。”徐荣生满眼都是对来年丰收的憧憬。徐荣生是莲港村里第一个养螃蟹的人,他家的蟹塘紧挨着阳澄湖边。“20世纪90年代,当时太平乡提倡发展第三产业,我就在阳澄湖边挖塘养起了螃蟹,当年3亩水面就收获了1万元。”敢于“尝鲜”的徐荣生,成了村里第一批水产养殖承包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9年,村党委动员养殖户进行蟹塘标准化改造,作为村民代表的徐荣生当即表示赞成,“我们一直用传统模式养殖,现在是该提档升级了。”2020年,徐荣生主动停养清塘,当年年底,徐荣生与另外两户农户的共50亩标准化池塘改造完成,今年3月,第一批蟹苗入水。
“第一年投用的蟹塘,土壤偏硬、淤泥不足,水草不容易扎根,对收成会有影响。”徐荣生告诉记者,养蟹先养草,水草不仅能净化水质,螃蟹脱壳、隐藏等都离不开它,“一个蟹塘水面的60%至70%应该覆盖水草,目前我们通过种植水花生以及附近河道内的水草,来缓解水草不足的问题。”
在养殖上,徐荣生也调整了方向,不再瞄准“大个头”,而是养殖母蟹3两、公蟹4两的规格,并投喂1万斤螺蛳,“希望今年产量能达到每亩180斤以上。”尽管头一年每亩减产几十斤,但徐荣生一点也不觉得可惜。从布局散、规模小、养殖年限长的“土”蟹塘,到长方形整齐排列,并配备尾水净化区的标准化池塘,徐荣生不断夸赞新蟹塘漂亮。“以前蟹塘边连路都没有,得穿套鞋踩着泥进出,现在5米宽的主路修整好了,车子能开到池塘边;砖头屋、茅草屋也变成了统一的看护房。不仅养殖环境好了,感觉自己也为保护阳澄湖水环境贡献了一份力量。”“标准化池塘改造一共涉及63户农户,共102个蟹塘。自2019年起,村里10多名工作人员分成三组,主动上门走访养殖户,听取群众的实际困难,希望能赢得群众的支持。”莲港村党委副书记胡敏说。
2020年11月底,随着最后一户养殖户同意改造,当年12月底,1275亩标准化池塘全部改造完成。为帮助农户渡过难关,莲港村与农户约定,以每亩550元的租金将集体水面承包给农户,且3年租金不变。
退养蟹塘种上鸡头米 村委会支招解决生计难题
根据改造标准,50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方可进行标准化池塘改造。在莲港村,农户们的蟹塘分散在阳澄湖周边的11个区块,不少池塘不足50亩无法改造,只能面临退养。“共有223亩池塘未能改造,涉及近20户农户。”胡敏介绍,部分农户只有零星水面愿意退养,但对一些农户来说,却是全家的生计来源。朱新元家原有蟹塘13亩,老两口每月除了农保,要想生活过得好一点,就全指着这一方小小的蟹塘。在走访中,村委会得知有好几户农户面临生计问题。保护生态环境,退养势在必行,可保障农户收益、维持后续生活也必须满足,这一矛盾成了摆在村委会面前的大难题。“不能养蟹,但可以种水生植物,可以试着种植经济类水生作物。”曹接林赶紧与娄葑镇的鸡头米企业联系,希望专业技术人员能前来指导农户种植“水中人参”,并在收获期帮助农户销售。
去年12月初,莲港村与太平街道财资局、娄葑镇某鸡头米企业达成退养农户种植鸡头米合作,朱新元正是受益者之一。今年4月,首批鸡头米苗入塘。2个月后,池塘上一片片像睡莲状的秧苗,绿油油地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农户们的新希望。“大概到8月才能收获,头一年种没什么经验,也不知道产量能有多少,”朱新元直言心中忐忑,但也满怀感谢,“村委会的建议,就像给了一根救命稻草,现在种上鸡头米,生活又有了盼头。”“每一户同意退养的农户,都在用实际行动支持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着家园,绝不能让这批农户吃亏。”曹接林说。徐荣生家也有15亩蟹塘面临退养,“这片池塘原先是跟苏州市农科院合作开展净化水质研究的,已经合作8年了。现在虽然不能规模养蟹,但能不能让专业人员继续开展研究。”目前,村委会正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希望能圆蟹农守护阳澄湖水的心愿。
废弃蟹塘变身荷花塘 架起党群干群“莲心桥”
在莲港村最南端,有一处约8亩的废弃蟹塘,塘内杂草丛生,一进入夏季,蚊虫便多了起来。
在走访中,村干部和网格员总听到村民们反映这处废弃蟹塘脏乱差的问题,如何让废弃鱼塘再利用?
借着标准化池塘改造的契机,村委会决定,将废弃蟹塘打造成村民屋前院后的小景观。今年3月,荷花苗入塘。6月,村民们在家门口赏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美景。
今年以来,莲港村陆续在原有8个人居环境整治点位增设特色景观点,打造以八色池塘荷花为主的“莲心池”景观带,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群众找到身边的“诗和远方”。
群众的小心愿,总能被听到,更能被实现。
开设“移动茶馆”,走基层听取百姓心声,了解民之所忧。莲港村按照自然村划分为高塘、莲港、毛庄3个基层综合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3名、兼职网格员5名。网格员通过开展“大家访”访民情问民意,推动村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为民服务。
村党委还建起了“红色微信群”,征集群众诉求,并讨论制定出精准化服务方案。微信群内党员们开展“每日一议”,收集解决难题的智慧锦囊。这个群还实时为群众发声,道路破损、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污染等村民急需解决的问题,都能在群里得到反馈。
“现在不管走到哪里,总有群众愿意主动聊两句‘闲话’,谈谈日常生活,说说烦心困扰事,说明群众把我们当成家人,这是对我们村党委的高度信任,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曹接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