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桃源武陵,探究乡村振兴的先进模式
南阳镇武陵村作为2021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响应政策号召,近几年持续聚焦产业兴旺,深入实施农业强基工程,形成了综合全面的农业智慧园区和多种作物产业共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具有模范作用。为了探究武陵村乡村振兴的先进模式,南通市武陵村调研团走访武陵村村民,并对武陵村前书记张建飞、武陵村现任书记黄晓丹进行采访。
在对村干部的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了该村针对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治理成效。在产业兴旺方面,武陵村将村内土地流转给上海室外蔬菜基地,村民不仅可以获得每年每亩约7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还可以受雇于蔬菜基地获得劳务收入。在生态宜居方面,武陵村鼓励垃圾分类,实施厕所改造工程,目前村里80%的厕所都为卫生厕所。在乡风文明方面,武陵村实行积分管理制度,对移风易俗等多个方面对村民进行评分,村民可以凭借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利率优惠、免费体检等一系列实惠。在社会治理方面,武陵村实行网格化治理,将原有社区细分为数个“微网格”,并在网格中设立道德委员会等组织,由网格长带领下网格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生活富裕方面,武陵村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让党员和乡贤一起带动村民就业。谈及未来,黄书记表明还将创立品牌,加强有机蔬菜的研发,推进乡村文旅建设。
此外,调研团通过采访田间劳动的村民,深入解了武陵村的土地流转。武陵村的村民大多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给当地的大型农业种植基地。农民自己种田每亩年收益约1100元,而出租土地每亩年收入可达700元,加之可以受雇于种植大户获得时薪约15元的雇佣收入,农民的年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通过社会福利和乡风文明建设,武陵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农田环境也焕发出新的活力。未来,武陵村将继续努力,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寻访农业基地,领略数字农业的独特风采
武陵村的土地流转依托于村委会与种植大户的对接。为了深入了解数字农业的运作过程,南通市武陵村调研团对上海市外蔬菜农业基地负责人朱成鑫进行采访,并参观了嘉禾力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
朱成鑫的农业基地是武陵村大部分土地的流转对象,解决了武陵村几百人的就业问题。他最初是被启东丰富的土地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所吸引。在创业初期,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他曾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实现村民与企业的共赢。目前,朱老板已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蔬菜产量高,品质好,不仅解决了武陵村的就业问题,还对周围其他村产生辐射效应。在竞争优势方面,朱老板还提到了通过扩大销售渠道提高附加值以及错峰上市等多个策略,未来还将深入线上销售渠道。
在参观嘉禾力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公司陆经理及数个公司员工进行了采访。嘉禾力有限公司的主业是大棚蔬菜种植,已实现全自动化无土栽培,每亩一年收入可达十五万。陆经理介绍,栽培的营养液由施肥机根据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生长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配置,此外还有自动化灌溉系统,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控制系统,光照调节系统,除虫系统等各项装置对作物生长进行全方位调控,整个生长过程都依靠计算机控制补给。此种培育方式长期来看不仅大大节省人力成本,培育出的作物品质也远胜市场同类产品,收益十分可观。在对公司员工的调查中团队成员发现,公司福利待遇也十分优厚,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老板对员工的生活也会给予充分的关怀。
走进周边村落,学习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
为了全面学习以武陵村为典范的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南通市武陵村发展调研团也对武陵村周边的东昌镇村、元祥村、小塘沙村、新河村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在东昌镇村,村书记刘春英着重介绍了文明积分制度。村民可以通过主动集中处理秸秆、摆放鲜花文明祭祖、修剪自己房屋附近的植被等行为获得积分,出现邻里矛盾、不遵守政策等情况则扣分,并利用自己的积分在村委会兑换实用日用品。村中每年评比文明积分星级户,获奖的村民能获得免费体检、存款优惠等福利。村民们从被动到主动,以积分的形式培养文明意识,从而塑造良好民风。刘书记又展示了网格邻里节的一些照片,村中老老少少积极主动参与,享用美食,观赏文艺节目,村民之间原有的一些矛盾纠纷也在互动当中逐渐得到消除,村干部也趁此机会宣传强调扫黑除恶、反诈和安全知识。每月的二十号为党员学习日,村支部会召集党员们开会,有问题一起讨论解决,让党员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财富。元祥村村干部沙天杰介绍了作为江苏省三星级人居环境示范村的元祥村的建设。村中的绿化面积已达95%以上,路面硬化率达100%,改厕工程覆盖率为98%以上。村委会注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同时采用河长制,镇村干部分别承包村域范围内的三四级河道河流进行治理,元祥村因此获评“水美乡村”。针对农药废弃问题,村里实行积分制,村民捡起的农膜、农药可以以增加积分的形式兑换生活用品。沙同志阐述了未来元祥村的发展规划,以农村文旅建设为主,发展民宿和水上餐饮吸引游客,带动乡村经济增长。
新河村建有启东市现代农业示范园,蔡海东书记带领调研团队参观了水果蔬菜大棚。新河村注重产业多方面协同,促进瓜果大棚园区、蔬菜园、养殖业共同发展。同时,由于工业基础好,农民能转化成工人,农业工业副业三产业得以齐头并进,大大拓宽了乡村和农民的致富道路。
小塘沙村的徐海红书记向团队展示村里的三大支柱产业,首先是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在成熟收获后经烘干房烘干再磨成粉售出,村里还投资新建冷库仓库,以保证“稻麦产业”的基础设施完备。村里也有高收益的螃蟹苗产业基地和全自动鸡蛋养殖场,拥有完善的产业链,经济效益与效率并存。
由此可见,武陵村的乡村振兴并非特例,而是通过以点带面,让一个个盆景连点成线,形成新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采访政府工作人员,把握乡村振兴的宏观脉络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启东市乡村振兴的主要脉络,南通市武陵村发展调研团对南阳镇副镇长朱晓玮和黄健及南通市启东市农业局局长陆健进行采访。
南阳镇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的典范,其下属的武陵村等多个村落在乡村振兴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次采访中,团队成员从宏观层面了解了南阳镇的乡村振兴。本镇给予种植大户大量资金扶持,积极促进农企合作,由村委会与企业对接流转土地,确保村民的合法权益。在城镇环境方面,南阳镇向城市管理靠拢,对垃圾分类、厕所改造、城镇绿化实施项目化管理。在乡风文明方面,南阳镇在全镇推广积分管理制度,引导社会多元参与,还推出了积分小程序。在乡村振兴紧锣密鼓推进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乡村发展的问题,比如农村社会的空心化使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严重缺失、脱贫攻坚从输血到造血所走的道路依然艰难。在与陆健局长的交流中,陆健局长就“三农”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高”思想:高水平生产方式、高颜值农村风貌、高素质农民群体。以“三高”应对“三农”,谱写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吹响乡村振兴的文明新曲。
针对“农业”问题,陆健局长认为乡村振兴应当着眼于高水平的生产方式,而高水平的生产方式需要技术的现代化、机器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三个方面的共同进步。细化来看,技术的现代化对规模化种植和无土栽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以此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基础上达成高产量和高效益的标准,进而使农民种田积极起来,生活富裕起来;机器的现代化则响应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号召,规模化的农业生产需要先进农机和灌溉设施的引入,让“大机器”走进田野,让“大机器”协助农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打造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方能提振科技兴农底气,带领村民踏上新的致富路。“技术”、“机器”、“人”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走好科技富农路。
“高颜值的农村风貌”是陆健局长提出的第二关键词,聚焦乡风文明,营造新风氛围。推广“道路文明”,以农民的双手共筑田间清洁小路,实施集中无害化处理动物尸体和“猪粪还田”,让农民“走得踏实”、“走得放心”;“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治理水平成为整治乡风乡貌的燃眉之急,培养一批“有意识”“有本领”“有担当”的基层村干部,带头治理黑臭河溪与沟渠,还一片山清水秀、蓝天白云;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在“吃的饱”“穿的暖”的基础上“出行便利”“办事轻松”。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厚植美丽乡村,打造环境文明、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针对“农民”问题,陆健局长提出“高素质农民群体”的概念,从思想高度去下乡村振兴的“制胜棋”。开展“扫盲”行动,上好“农民党课”,宣讲“农村新风”。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革除农村封建陋习,移风易俗,让新时代乡风融入农村发展和群众生活;以各种形式的活动弘扬尊老爱幼,关爱弱势群体,从而建设和美乡村。
把握好“三农”问题,贯彻农业农村各项政策,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实践,砥砺担当作为,矢志增强本领,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以武陵村为代表的乡村振兴让村民生活更加富裕,为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模版。本次活动增强了团队成员推进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感,锤炼了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想品质。